美团外卖商家:每天工作16小时赚的钱不比打螺丝多

推荐 01-26 阅读:287 评论:4

刘雯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外卖平台收费模式的关注,而这一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无数外卖商家的生存困境。

我经营的两家美团外卖店,想通过自身的经营数据,揭示外卖行业的真实利润情况。

第一家店主营均价30元的中端餐品,美团平台快送抽成23%、点金推广费10%(这个得学会控制推广出价,控制不好,超过20%也经常有)、在控制的比较好的情况下,美团平台成本为33%,如果运营不好,平台成本往往超过40%。我这家店是加盟店,有总部指定的运营团队,运营费为营业额的6%,但因为管理运营的店比较多,推广成本经常超过餐品价格的10%。还有必须在总部购买半成品和主要原料,一般比市场价高出20%左右,分摊到餐品价格上约增加10%的成本,这些非餐品费用占餐品价格的50%。这意味着每单外卖均价30元的收入中,有15元被平台和加盟体系抽走。剩下的15元就是外卖商家的餐品成本和毛利了。商家用于餐品食材和包装的成本尽量控制在6~7元以内,剩下的8元才是毛利,用于应对食品原辅料损耗、铺租、水电和住宿租金,还有吃用等开销。

第二家店也是加盟店,主营均价50元的高端餐品,虽然选择自配送可以降低平台抽成至9%,但配送成本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新的风险。以3公里配送为例,7元的配送费加上平台抽成4.5元、推广费5元、运营费3元、总部购买原料加价5元,合计非餐成本达到24.5元,也差不多是50%。如果碰到配送距离较远的顾客,配送费往往超过10元。这种成本结构,让高单价餐品的利润空间同样岌岌可危,商家只能寄希望与顾客多买点单价高点。

我朋友经营一家均价20元左右的低单价自营外卖店,没有加盟体系的抽成,但每单毛利也只有4元,为了增加收入,只得拼命延长开店时间,两个人从早上7点半起床,一直做到晚上12点,工作时间长达16小时,成为名符其实的卷王。他的外卖店每天100多单毛利400左右,一个月下来1.2万的毛利,去掉铺租水电开支等,两个人一个月不休息挣的钱不比工厂打螺丝赚的多。

外卖商家营业额达到1000元,扣除各项成本后,商家仅能获得200元的微薄利润,毛利率只有20%。这种利润结构,让外卖商家沦为平台和加盟体系的"打工人"。

还有美团平台的流量分配机制,迫使商家不得不持续投入推广费用。不参与平台活动就意味着失去曝光机会,而参与活动又必须接受更低的单价。这种流量游戏让商家陷入永无止境的投入循环,利润被不断稀释。即使选择自创品牌,如果缺乏运营经验,商家往往会在平台复杂的推广机制中耗费更多成本。

刘雯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它揭示的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面对和解决。外卖行业的利润困境,已经演变成一个系统性问题。平台、商家、骑手、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失衡,正在威胁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实现多方共赢,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1-30 06:22:01

    只有傻子才在平台上赚钱,借用平台宣传一下才差不多,或者在平台不赚钱都行

  • 2025-01-27 00:33:38

    又想赚的多又想省成本。 你可以不推广省10%了[赞] 自己做品牌省加盟,省管理。 自己配送自己宣传啥都省了,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