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亏损500亿,里约奥运亏损141亿,那北京奥运会亏了多少?
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每隔4年才举办一届的奥运会,让各个国家争得“头破血流”。
可我们不知道的是,举办一次奥运会不仅要花上一大笔开销,而且后期80%还要面临重大亏损。
根据最近几届奥运会的数据,日本东京奥运亏损了足足500亿,而里约奥运也亏损了141亿。
那么,作为举办过两届奥运会的中国,我们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呢?

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原本被日本政府寄予厚望,期望通过这场盛会拉动经济复苏。
他们甚至喊出了,“奥运将带来32万亿日元经济效应”的口号。
但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最终以5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大概300亿的亏损赤字,草草收场。
奥运会明明是能带动当地旅游、促进消费的国际赛事,日本为什么亏损得如此严重呢?

新冠疫情的爆发,是导致东京奥运会亏损的最主要原因。
原定于2020年举办的奥运会,因疫情被迫推迟至2021年,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因疫情而延期。

疫情的全球蔓延,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限制观众人数、禁止海外观众入境等严格的防疫措施。
这些措施直接导致门票收入大幅缩水,根据最初的预算,东京奥运会门票收入预计为900亿日元,但最终实际收入仅有数十亿日元,损失惨重。

同时,由于观众限制,与奥运会相关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收入也大幅减少,据估计,仅此一项就导致日本损失了数千亿日元。
此外,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东京奥组委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酒店隔离、核酸检测、交通闭环管理等防疫措施,额外的成本高达800亿日元(约50亿元人民币)。

为了举办奥运会,日本国内的赞助商还投入了30多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东道国企业的最大赞助金额。
但由于疫情导致的赛事延期和无观众模式,许多赞助商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部分赞助商甚至中途退出,导致赞助收入远低于预期。

虽然奥运会的转播权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疫情导致的赛事延期和不确定性,使得转播商的广告投放和观众收视率受到影响,真正落入日本口袋的并不算多。
除了疫情影响之外,日本的亏损还和其高昂的建设和举办成本有关。
据说,当时为了修主体育场“新国立竞技场”,日本从最初的1300亿日元预算,一路高涨到1500亿日元。

实际上,日本经济在疫情前就已面临增长乏力的局面,而奥运会的延期和亏损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压力。
而且,在奥运会结束后,赛事期间创造的临时岗位随即消失,而场馆的维护费用却在增加,这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长期的负担。

与受疫情影响的日本不同,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亏损,更多是由于内部管理混乱和官员腐败有关。
为举办奥运会,里约原本预计耗资46多亿美元建造,但由于馆建设过程中却问题频出,预算一路飙升到了130亿美元。
更可气的是,这130亿美元,竟然有近三分之一被曝流入官员腰包。

以主体育场马拉卡纳为例,这个耗资3.2亿美元翻新的会场,却在工程尚未完工的时候,就出现了看台座椅严重开裂的情况。
据调查,座椅开裂的原因是使用了低质量的材料,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官员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经过进一步的核实,相关人员发现,在马拉卡纳体育场建设过程中,部分官员和承包商利用职权,将资金转移到私人账户,用于个人利益。
工程中还存在合同欺诈问题,一些承包商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合同,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除了座椅开裂问题外,马拉卡纳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还出现了其他设施故障。
在比赛期间,里约的水上运动中心泳池更是突然出现了变绿,还被网友戏称为“沼泽泳池”。
里约奥运会的照明系统和音响设备也是频频出现故障,这不仅影响了赛事的顺利进行,也增加了后续的维护成本。

此外,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尽管巴西政府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安保联动计划,部署了8.5万名安保人员,但治安事件仍然频发。
中国运动员史冬鹏抵达里约后不久,在酒店大堂办理入住手续时,遭遇了精心策划的盗窃。
一名彪形大汉故意制造呕吐物混乱,趁机让同伙将他的行李偷走。

几天后,四名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的人,在里约街头也遭遇到了持枪抢劫,随身财物被抢走。
里约奥运会期间的治安问题不仅影响了运动员和游客的安全感,还让许多想去现场观看奥运会的游客望而却步。
和日本一样,巴西原本指望奥运会赚点钱,结果却以亏损了141亿美元草草收场。

与东京和里约奥运会不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没有亏损,反而实现了盈利。
根据北京奥组委公布的财务报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收入达到了205亿元人民币,总支出为193.43亿元人民币,最终实现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盈余。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举办奥运会,北京能打破“负债”的厄运,实现盈利呢?

从北京奥运会的盈利数据来看,门票销售是其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据官方统计,门票销售收入超过了40亿元人民币。
北京奥组委通过精心设计的票价体系和广泛的票务销售渠道,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观众,门票销售率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赞助商的支持,也是奥运会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北京奥组委通过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商计划,以及国内赞助商的支持,获得了大量资金。
据统计,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商计划为北京奥运会带来了约1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此外,国内赞助商也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让赞助收入总计超过了50亿元人民币。

奥运期间,北京奥运会还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让全球200多家转播机构获得了奥运报道权。
这不仅让16000余名转播人员前往北京,还让奥运会获得了约62.47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此外,通过销售纪念品、服装、玩具等特许商品,北京奥组委也获得了数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不仅满足了赛事需求,还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
例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赛后被改造为体育公园和文化活动中心,继续为社会服务。
这种前瞻性的规划,使得场馆建设的投入能够在未来得到持续回报,避免了资源浪费。

总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盈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不仅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也为全球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