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放大招:让基民亏钱的基金经理,降薪!

5月7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对于公募行业可以是核弹级别的改革,从基金费率、基金经理考核多个维度明确后面改革方向,要求基金公司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调降公募基金费率23年就已经开始了,如今三连降,过去靠规模躺赚管理费的日子真的要一去不复回了。
财经观察站 作者:白鹿

公募降费又砍一刀
公募降费已经不是新鲜事,自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以来,公募基金响应号召主动降费,已经分阶段自砍两刀。
第一刀砍向主动权益基金,自2023年7月起,基金行业普遍将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下调至 1.2%、0.2%及以下;
第二刀是宽基ETF,2024年11月,多家头部基金管理人发布公告,调降旗下大型宽基ETF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管理费率调降至0.15%,托管费率调降至0.05%。2024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为1226.78亿元,相比2023年的1333.46亿元,下降了约8%。
除了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降低以外,今年3月又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旗下部分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调整为由基金管理人承担,这意味着,目前行业全部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均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另外公募佣金改革也在同时进行,自2024年7月1日起,《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要求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2024年,公募基金券商分仓佣金收入为106.52亿元,较2023年下降超35%。
可以说,前两刀砍向公募基金的大部分产品,覆盖面广,基本上大部分基金公司都降低的各种费用,是名副其实的大砍刀,而这次行动方案更像是一把手术刀,挥向了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改革突出强化公募基金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可以说,三刀砍下来,公募基金躺着挣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回了。

费率改革,公募基金“私募化”
行动方案的最引人关注点之一就是此次引入了创新费率基金,具体就是该类基金的收费方式将更为细化,即按照每个投资者、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间、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来分档收取管理费。其中,基金份额持有时间少于365天,基金管理人仅能获取基础管理费,基金份额持有时间大于等于365天,管理费收取与持有人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挂钩。
配合行动方案的落地,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将会上报首批费率创新型基金。这批费率创新型基金首次将费率细化至“单客户、单份额”维度,即按照每个投资者、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间、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分档收取。
对比之前的浮动费率基金,传统的浮动费率基金只能定开或者是封闭式,因为只有定开或者封闭的方式,才可以确定持有期内到底收益怎么样,有没有超额收益,能不能提取业绩报酬。而现在的创新费率将采用开放式运作,管理费由“基础管理费+超额管理费”构成。费率水平根据业绩与比较基准相对表现双向浮动,收益不及约定水平时,基础管理费向下浮动;收益表现超越约定水平且收益为正,则管理人才能获取固定超额管理费,相当对每个客户的份额都会单独的去计算收益及费率,为每个客户设计一个私募产品,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创新费率是对系统要求会非常高,目前的话肯定是满足不了的,所以需要对系统进行一个升级改造。”
如果产品顺利落地,可以预见将是基金行业一次重大创新,不仅牢牢锚定了持有人收益,实现了基金费率的定制化,若基金份额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超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6%且收益率为正,基金管理人在获得基础管理费的同时,收取超额管理费;若基金份额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3%,则基金管理人要返还部分基础管理费,可以实现基金管理人激励与投资者费率控制的有效平衡,推动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面对行动方案的众生相
此次行动方案,不仅有费率改革,也有关系每个基金经理的薪酬考核机制,面对可能催化行业生态大变的行动方案,不同角色定位会有不同的感受。
“这批费率创新型基金,他本身还是一个基础管理费,这个基础管理费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像现在的话,可能很多权益都是1.2%,或者像债基的话,大部分是0.6%,基础管理费会降低多少,这个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面对行动方案,从事基金销售的人士表示。
行动方案没有明确基础管理费是多少,如果降低比较多的话,基础管理费这部分对基金公司其实影响会比较大,直接关系到普通基金销售的业绩。具体降低到多少必定会经过各方利益的博弈,最终有待进一步细则的出台。
但不可避免的是,公募基金规模至上的趋势将会被打破,过去只要你规模越大,收入就越高,赚的利润就越多。如今的改革肯定是要破除单纯追求规模的做法。不仅是费率改革,行动方案中重点之一公募基金考核机制也是在打破这一趋势。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最关心的一定是公募基金考核和薪酬体系新方向:强化长周期视角考核: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加大薪酬管理力度: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新的考核方向,大部分基金经理可能会想着先把业绩做好,对规模诉求可能会降低,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毕竟还有基础管理费,这个还是基金收入的大头,所以新的考核办法会对它的规模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也不可能说完全就不追求规模了。”基金行业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站在公募基金角度,多大的规模可以保证一个公司既能赚到管理费,又能防止规模过大导致的风险问题将成为摆在每家公募基金面前的必答题了。目前的行动方案还没有很细节的指标,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不是规模越大就越好。而做多大规模将要综合考虑基金经理、公司层面和投资者三方利益诉求。
对于普通基民来说,行动方案肯定是喜闻乐见的,降低了基民投资成本,创新费率也优化了基民的投资体验,根据目前行动方案的表述,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的投资者,根据持有期间产品业绩适用差异化费率,对于普通投资者要享受差异化费率是要有持有期限的,创新费率只有那种持有一年以上的客户才有用,对于普通那种持有半年或者时间很短的客户,其实意义不大。那其实也是引导基民长期持有,持有越长,成本越低,鼓励大家都做耐心资本。
结语
作为普通基民,你可能不在乎费率降低带来的三瓜两枣,但是行动方案背后反映的行业改革方向可能会重塑行业生态。方案明确了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可能改变行业“旱涝保收”现象,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让躺着挣钱的人也卷起来,对于长期的投资者,则通过优化费率结构进行奖励。
行动方案出台,对整个行业将会是比较大的冲击,不确定性增强了,但肯定不是坏的影响。基础管理费是多少,创新费率合适落地,基金经理最后的考核力度有多大,相信很快各大公募基金就会给出答案,但行业生态的向好只能留给时间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