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降维打击”到“骑虎难下”,美军为何30年后反被胡塞武装吊打?
社会
05-06
阅读:4
评论:0
从"降维打击"到"骑虎难下",美军为何30年后反被胡塞武装吊打?
要说三十年前美军在科威特草原上横扫伊拉克的场面,那真是教科书式的"降维打击"。
当时美军刚把苏联这个终极BOSS熬趴下,压箱底的杀手锏全掏出来了——GPS全球定位、隐形战机、精确制导炸弹,这些装备本来是给美苏核大战准备的,结果阴差阳错成了单方面的"军事科技展览"。
但这里面有个关键:当时美军根本没打算真刀真枪干。就像游戏里玩家攒了十年装备,结果发现终极BOSS突然删号了,只能找个小怪练手。
更要命的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军火商发现,没有对手的日子反而更难过——研发新装备得烧钱,但国会老爷们一看没有战争需求,立马砍预算。
这就导致美军装备更新越来越慢,到现在很多现役装备还是三十年前的老古董。至于现在打胡塞武装为什么这么费劲?说白了就是"杀鸡用牛刀"不划算。
胡塞武装没有正规军编制,作战全靠游击战,美军投再多精确制导炸弹也捞不到军功章。更要命的是,现在连沙特都算过账了:每炸毁一辆胡塞武装的皮卡,成本够人家造三辆新车。
这种"高射炮打蚊子"的买卖,军火商也不乐意接。更深层的门道在于,现代战争早就不光是比谁炮管粗。
当年打伊拉克,美元霸权才是真正的胜负手——美军每花1美元军费,就有3毛通过石油美元体系回流到华尔街。
现在中东局势变了天,再打大规模战争根本收不回成本。
那些军火巨头天天盯着国会要预算,可他们心里清楚:真要开打,自己兜里的利润可能还不够填军费黑洞。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