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多补津液少喝水,1碗健脾补津汤,脾虚气虚的孩子尤其要喝

育儿 05-07 阅读:490 评论:0

立夏后气温快速升高,孩子代谢加快、出汗增多,津液消耗也大。中医认为“夏属火”,火气易耗气伤津,孩子一旦气阴两虚,就会出现乏力、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便秘、烦躁等表现。

尤其脾胃较弱的孩子,津液化生不足,还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睡不好,如果脾虚湿重,更会导致身体困重、食欲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那小毛病不注意,积累着积累着,就容易生病,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到孩子长肉长个。

而且到了夏季,脾虚的孩子汗出又多,脾不能运化水湿,就容易导致湿气困脾,湿气一重,浑身沉重懒动,食欲也跟着减了,恶性循环。所以立夏以后,孩子养生的重点,就是护脾、生津。

津液靠脾胃运化生成,而非单纯喝水。脾胃虚弱时,即便喝很多水,也难被身体吸收,还可能因寒湿伤脾(如喝冰水、吃冷饮),加重湿气,反而抑制生津。

护脾是关键在于脾健则津液自生,身体才能真正“解渴”。今天给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个健脾补津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情况来用。

太子参(补气生津,温和不燥)、山药(健脾养胃)、玉竹(养阴润燥,缓解口干)、芡实,白扁豆(健脾化湿,防湿气困脾)、生甘草+红枣(调和药性,甜润适口),苹果(切块,增甜味、健脾胃)。

做法:将太子参、山药、玉竹、芡实、白扁豆泡20分钟,所有食材入锅,加1000ml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滤渣温饮。

除此以外,立夏后这些养生细节,孩子们也要注意:

饮食方面:冰淇淋、冰饮料、刚从冰箱拿出的水果要少碰,避免寒邪伤脾。可以多吃绿豆汤、百合粥、银耳羹、蒸藕泥、丝瓜蛋汤等甘淡食物,清热生津不碍脾。

睡眠方面:午间小睡20-30分钟,养心气、防心火;早睡早起,建- 睡眠:早睡早起,建议晚9:00入睡,早6:30-7:00起床,顺应阳气升发。

运动方面:选择清晨散步、傍晚骑自行车、亲子瑜伽等轻运动,每次20-3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避免大汗伤津。

还有最关键的是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有出现持续口干、舌苔厚腻、大便黏腻等问题,中医就有很多好方法。特别是已经影响到孩子长肉长个了,体质比较差了,家里有外用的可以根据情况来贴不同的穴位,大多孩子用个2-3周就能看到明显改善。如果是孩子年龄比较大了,能喝中药了,也可以用点中药颗粒、汤药等等,家长反馈都很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