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由于市场不景气,江苏宜兴紫砂壶泛滥,国道两侧象小山包似的堆滿了紫砂壶,摊主叫卖只要100元人民币,就可挑两箩筐回去。 然而,这一切都将在20年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3年的江苏宜兴,正值紫砂壶行业的低谷期,这一年,整个行业市场低迷,销量惨淡。沿着国道两旁,一座座紫砂壶高高堆积,色彩斑斓。 可即便价格低至每篮仅100元,也无人问津,那时我正忙于工作,无法亲自去宜兴选购,只好在杭州附近的跳蚤市场买了几只,作为屋内摆设。 与此同时,宜兴本地的紫砂壶商贩也面临着生存危机,摊位租金和交通费用的高昂支出让他们难以为继。 一些商人选择回老家摆地摊,希望能维持生计,那时的他们,应该也没有料到,如今紫砂壶价格能水涨船高到这个地步吧。 事实证明,20年可以改变很多,如今的2023年,紫砂壶已经成为许多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身份象征和品味体现。 它频繁出现在各种商务会谈和高端宴会上,被奉为上宾之礼,市场上的名家作品更是价值百万,供不应求。 我有位在宜兴做外贸生意的朋友小张,他的展厅里摆满了样式各异的紫砂壶,我曾去他那里参观过,光听价格就忍不住咂舌。一只上好的紫砂壶能卖到50多万,便宜的也要35万起步。 小张告诉我,这些天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出自大师之手,可大师们都已是花甲之年,属于稀缺资源,其二,宜兴的紫砂矿已日益枯竭。 最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将品茶视为一种时尚,这也带动了紫砂壶的消费需求。 后来,小张还特意为我定制了一只紫砂壶,壶身上雕刻了我全家人的名字,壶底更盖上了一枚大师印章。 他教我辨别紫砂壶的妙招:光滑的可能是普通泥胎,真正的紫砂材质摸上去会有点粗糙,我把这只壶拿回家,和我当年买的几只跳蚤市场的壶作比较,体会到了巨大的差距。 这时我注意到了壶底的一枚印章,我知道这是大师独有的标识,不仅能保证质量,也体现了其巨大的艺术价值。我凝视着那印章,仿佛看见一位老工匠双手泥土,专注地打磨着他的杰作。 我轻轻地端起这只壶,细细欣赏。无论是手感、质地,还是气味,都和我原有的壶截然不同。我意识到,紫砂壶已经超越了作为日用器皿的身份,蜕变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存在。 是的,一把真正的紫砂壶,不仅仅承载着泥土和火焰,更承载着大师的心血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它源自匠人的双手,却也超越了匠人的生命。时过境迁,那份精神却依旧历久弥新,也许这就是纯朴物件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