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武汉邮政局的秦先生因怕完不成销售,按8分钱面值,自行买下15版滞销邮

站长解说 2023-11-18 21:26:24

1980年,武汉邮政局的秦先生因怕完不成销售,按8分钱面值,自行买下15版滞销邮票,当初的决定竟让他成为千万富豪。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百废待兴,处处充满希望,与时代的进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的邮政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和困境。

人们已经不再热衷于传统的邮寄方式,选择了更快捷的通信工具,在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武汉邮政局为激活业务,决定发行一套以中国十二生肖为主题的邮票系列,其中以“庚申猴年”邮票为主打单品。

这套邮票由多位知名书法家和美术家设计制作,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凹印技术,色彩绚丽,充满特色。

然而让邮政局意想不到的是,这套邮票却遭遇了市场的冷遇,可能由于其价格稍贵,普通群众还不理解它的收藏价值,导致这套邮票在发售后很快就成了滞销品。

为此,武汉邮政局各个营业网点的负责人都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秦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负责某区的邮票销售工作。

领导给了每个人一个月的期限,要求必须卖完手头的存货,否则将承担经济处罚,秦先生心里明白,单靠自己微薄的工资,要在短时间内售出那么多票,简直是难上加难。

秦先生对这份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愿意因为销售邮票而丢掉这份铁饭碗,为此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自己先从薪水中拿出钱来购买剩余的邮票,暂时保管在家中,也许过些年它就会升值,到时候再转手出售,不但保住工作,说不定还能小赚一笔。

这个想法令秦先生自己都有些兴奋,但他知道还需要说服妻子,那天晚上,他把这个想法犹豫地告诉了妻子汪笑。汪笑起先很不理解:“你确定要拿我们的积蓄来买那些不值钱的东西?”

秦先生耐心解释道:“我相信这批邮票以后一定会增值,这是保住工作的最好办法,你就相信我这一次吧。”经过他的软磨硬泡,汪笑终于勉强同意了。

于是,秦先生拿出两人的积蓄,加上自己的一个月工资,总共凑了96元人民币,按面值购买下了剩余的1200多张邮票。

一时间,厚厚一叠邮票占据了他们家中的一角,汪笑时常看到就摇头感叹,认为这笔钱肯定打了水漂,但她也没有再反对丈夫,只是默默地支持着。

岁月流逝,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秦先生和汪笑照常工作生活,一家人过着简朴的日子,那批邮票已经被他们淡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直到有一天,秦先生在报纸上读到,我国的集邮事业已经悄然兴起,很多老邮票因其历史价值和稀有程度,成为收藏家争相搜罗的对象。

秦先生忽然想起,自己多年前买下的那些邮票,会不会就是如今的珍宝?

想到这里,他激动地告诉妻子,也许他们的运气来了!

汪笑虽然仍有些怀疑,但也为老公高兴,为了确认邮票的真实价值,秦先生专门邀请一位集邮专家来家中鉴定。

集邮专家姓王,是本地有名的行家,他仔细查看过邮票后,两眼放光,断定这批票至少值50万元!

原来这版票当年发行量就不多,现存量更少;加上面上的金粉易氧化,保存完好的极为罕见;再加上设计师的重要历史地位,这批票的价值不容小觑。

听完专家的解释,秦先生比从前更加明白这批邮票的珍贵,他兴奋地把这个喜讯告诉妻子,汪笑也由衷为老公的眼光喝彩,不过,为了避免引人注目,夫妻俩还是决定继续保密,静待时机成熟才考虑处置。

就这样,这批邮票成了这个家庭的最大宝贝,多年来,尽管收到过各种高价出售的诱惑,秦先生始终将它们小心地收藏起来,直到有一天,两个儿子相继成家,为了筹措房贷和婚庆费用,秦先生才挑选了几张品相欠佳的票拿去变卖。

意外之财让两个儿子的婚事办得热热闹闹,但秦先生和妻子对外仍然保持低调生活,他们没有因此改变过去的消费习惯,依然过着简朴的日子,将大部分钱财继续收藏起来,对朋友的打探,他们总是含糊带过,严守这个惊人的秘密。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秦先生和妻子相依相伴,已年过花甲,每每翻看这批陪伴他们走过风雨的邮票,不禁感慨人生的坎坷与神奇,这些邮票见证了他们从青葱少年走到白首偕老的点点滴滴,提醒着要牢记生活的希望。

秦先生常以此来教导孙子们,人生道路上,遇到困境切忌气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命运会给你准备什么惊喜,他希望孙子们能传承这份乐观睿智,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秦先生的故事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机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可能会遇见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也是老一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人生经验与教诲。

0 阅读:26
站长解说

站长解说

站长出品,必属精品,每天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