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份迎来劳务派遣新变革️
劳务派遣,一种将员工视为可替换零件的用工方式,其命运往往不由员工自身掌控。2025年4月1日,《劳务派遣暂行规定(2025修订版)》将正式实施,旨在通过限制用工比例、细化岗位认定标准、强化权益保障等措施,终结劳务派遣的“野蛮生长”时代。然而,这一新规能否真正实现其目标,仍需拭目以待。
派遣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
一:劳务派遣工的困境与剥削
为何企业宁愿违法也要使用派遣工?原因在于,使用派遣工可降低人力成本达35%,而劳务公司则从中抽取工资总额20%的服务费,形成“企业-中介”双重剥削链条。派遣工往往承担最繁重的工作,却背负最大的风险。
二:新规变革三条红线不可碰
自2025年4月1日起,1企业使用派遣工的比例不得超过10%。例如,一家50人的公司,最多只能使用5名派遣工,超出将面临罚款甚至吊销执照的处罚。2此外,新规明确规定了三种可使用派遣工的岗位:临时顶岗(不超过6个月)、打杂岗(如保安、保洁)、替班岗(如员工休产假)。核心岗位(如程序员、销售)必须招聘正式工,且工资和社保待遇必须与正式工对等。3新规还要求企业按工作地标准为派遣工缴纳社保,并确保其工资与正式员工持平。这一改革旨在终结派遣工“廉价劳动力”的游戏规则,全国3300万派遣工中有70%从事长期核心岗位,但其工资仅为正式工的一半!
工资待遇相差悬殊
三:工资增长的可能性
尽管新规出台,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某快递公司为正式工发放2万元年终奖,而派遣工仅获得一箱水果。去年,派遣工的社保缴纳率不足40%,工伤维权成功率仅为28%。为此,派遣工应保留工资条、合同、工作记录等证据,集体维权,并通过劳动保障热线或“全国根治欠薪平台”进行举报。
四 警惕企业的“黑操作”
新规实施后,企业可能采取多种手段对派遣人员进行压榨。例如,深圳某工厂为达标,一次性裁员300名派遣工,引发工人抗议。派遣工在签订合同时应确认用工单位名称,警惕“外包”、“灵活用工”等字眼,并拒绝签署“自愿放弃社保”等协议
五:或有转正机会
连续工作满2年的派遣工可申请转正,转正的关键在于岗位是否位于核心,企业是否缺编位。技术类、管理类岗位的转正机会较大,而后勤岗位则基本无望。派遣工应积累资历,在满2年后书面提交转正申请,并附上绩效考核优秀证明。国企和事业单位近年缩编,但技术岗位可能开放转正名额。
新规为派遣工提供了保护,但真正的权益仍需自己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