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退潮,谁在裸泳?谁在捡贝壳?
“房价如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资本论》如是说
本文核心观点:房子不是资产,而是负债。当潮水退去,真正的财富藏在认知里。
作者简介:言叔,资深财经评论员,坚信 “认知才是最大的不动产”。关注我,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
一、4月楼市:从“小阳春”到“速冻模式”
4月的楼市数据,像一盆冰水浇在所有人头上。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百城二手房均价环比下跌0.69%,同比跌幅扩大到7.23%,100个城市无一幸免。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铁打的”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跌幅都超过0.3%,广州更是以0.49%的跌幅领跌。
最惨的是二线城市,环比跌幅达到0.77%,相当于每套房每月蒸发3-5万。
言叔想分享个身边的现实故事:杭州中介小王说,他手里有套西湖边的学区房,房东年初挂牌800万,4月直接降到680万,还没人问津。
“以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现在是‘白菜价甩卖’。”
这哪里是“小阳春”?分明是“倒春寒”!
2月份还有3个城市房价上涨,3月只剩1个,4月干脆全军覆没。就像有人开玩笑说:“楼市就像坐过山车,刚升到顶点,突然垂直坠落。”
二、房价暴跌背后的“三重危机”
1.供需失衡:房子多到“过剩”
中国房子真的不够住吗?
数据会说话。2023年全国住房空置率已达21.4%,相当于每5套房就有1套空着。
开发商还在拼命盖房,2025年一季度新开工面积同比增加15%。需求端呢?年轻人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结婚率、生育率年年下滑,谁还敢买房?
分享一个案例,《富爸爸穷爸爸》里的“富爸爸”说:“房子是负债,因为它不断从你口袋掏钱。”
现实中,很多家庭为了买房掏空积蓄,还要背负几十年房贷,最后发现房子不仅不升值,反而成了“烫手山芋”。
2.政策失灵:救市成了“火上浇油”
各地政府急得团团转,又是降首付、又是发补贴,甚至允许退休老人贷款。
南京取消限售后,二手房挂牌量暴增332.5%,无锡三天新增7000套房源。政策刺激反而加剧了抛售潮,市场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在其他国家中也是有历史教训可以观察的。
日本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前,政府也曾疯狂救市,结果地价暴跌76%,经济陷入“失去的三十年”。现在的中国楼市,会不会重蹈覆辙?
3.信心崩塌:所有人都在“逃命”
4月百城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25%,上海从2.9万套跌到2.2万套,杭州从1.2万套跌到9000套。
购房者人心惶惶,房东急着“割肉”,中介转行送外卖。
就像杜甫诗里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人坐拥66套房,有人连首付都凑不齐。
在言叔看来:“房价不是跌不动,而是没到底。当所有人都恐慌时,真正的机会才会出现。”
三、普通人该怎么办?
1.别当“接盘侠”,捂住钱袋子
现在买房就像“火中取栗”。看看广州南沙,房价暴跌37%都没人买;深圳光明区,新盘降价20%还被业主围堵。与其在下跌通道中抄底,不如耐心等待市场企稳。
言叔给大家几个实用建议:把钱分成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买国债,一份定投指数基金。
记住,现金才是危机中的“硬通货”。
2.租房不丢人,别被“房奴”思维绑架
《富爸爸穷爸爸》告诉我们:“真正的资产能带来现金流,房子不能。”与其背负百万房贷,不如用租金享受更好的生活。北京青年李磊把月供8000的房子卖了,租房住每月省5000,现在每年能出国旅游两次。
言叔想问大家几个问题:如果房价继续跌,你会选择买房还是租房?评论区聊聊。
3.提升认知,抓住下一个风口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但新的机会正在涌现。
新能源、AI、碳中和……这些领域才是未来的“造富机器”。就像巴菲特说的:“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在言叔看来:“房价下跌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在用旧思维看世界。”
结语:楼市寒冬里,如何守住你的财富?
4月的楼市暴跌,不是终点,而是转折点。
当潮水退去,有人在裸泳,有人在捡贝壳。
记住,房子只是工具,不是人生的全部。与其焦虑房价涨跌,不如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财富的来源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