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降职”到封神,他用万炮开路,把最差边军,打成王牌尖刀部队

娱乐 05-06 阅读:0 评论:0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前言·】——»

【“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违者必究”】

1978年6月,北京军区的一纸调令震惊了整个军区——38军军长朱月华被“平调”至广州军区55军任军长。

消息传来,军中一片哗然,38军,这是一支抗美援朝战场上被彭德怀元帅亲笔写下“三十八军万岁”的王牌劲旅,是全军公认的“御林军”。

而55军不过是一支负责生产的名不见经传的边防部队,许多人认为朱月华这是被“降职”了,然而,朱月华深知,这次调令背后有着深远的考虑。

55军驻地接近中越边境,越南在实现南北统一后,一直试图对外侵略,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中国对这位“邻居”早已忍无可忍。

这一回,中央把朱月华调到这里,正是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面对新的挑战,朱月华没有丝毫犹豫,他简单收拾行装,轻装南下,临行前,他特意带上了自己的战术笔记,上面工整地记录着我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明的“剥竹笋”战术。

初到55军,朱月华发现,这里的局面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长期执行生产任务,导致官兵散漫,许多装备都缺乏维护。

更棘手的是,55军许多干部战士对这位从北方“万岁军”空降来的军长心存疑虑,但朱月华没有急着解释,而是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组织全军进行高强度战备训练,每天凌晨,官兵们都能看到这位56岁的老将军第一个出现在训练场,亲自示范战术动作,并且他还特别重视炮兵训练,每次对炮兵部队都特别严苛。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978年12月7日,中央军委正式决策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12月8日,总参下达命令,55军将率兵进驻越南。

朱月华立即开始了战前准备,在朱月华的亲自指挥下,55军在训练中创造了广州军区参战部队中的多项纪录:4万余人7天摩托化行军1540公里,成为行军距离最远、动用车辆最多、安全工作最好的部队,为打胜仗做足了工作。

1979年2月17日凌晨,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55军与越军第3师12团正面交锋。

这支越南军队可不是等闲之辈,他们装备了清一色的苏制武器,还得到了谅山省地方部队的加强,总兵力达5000余人。

更棘手的是,越军在同登经营多年,构筑了大量坑道、掩蔽部和明暗火力点,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

面对这样的对手,朱月华决定拿出自己研究多年的“剥竹笋”战术,通过分割包围、逐层推进的方式瓦解敌军坚固防御。

朱月华详细研究了敌我形势,又根据同登地形特点做了一些改进,创新性地推出了“炮攻”的打法。

他把全军600余门大口径火炮集中在一起朝敌人开火,大火力度炮轰在地上炸出上万个弹坑,而这些弹坑就形成了我军先遣部队的天然掩体,既能够掩护先锋军的安全,又省去了土工作业的时间,简直一举两得。

2月17日凌晨,55军的炮火集结完毕,一场震撼人心的炮击开始了,600余门火炮在35分钟内倾泻上万发炮弹,将同登越军阵地炸得地动山摇,最后打得越军溃不成形。

越军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退守到平顶山鬼屯炮台负隅顽抗,这时,朱月华瞅准时机,下令用12吨炸药彻底炸塌坑道出口,顷刻间,数百名越军被埋葬其中,55军大获全胜。

这场战斗只打了一个星期,55军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毙伤俘越军4000余人,基本全歼了越南的“飞虎团”。

但同登战役的胜利只是开始,1979年3月,55军奉命向谅山发起总攻,这里被称为“越南的大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了守住这个大门,越军在这里部署了约1.2万人的军队把守。

有了对越战斗经验的朱月华深知,要拿下谅山,必须充分发挥我军在炮兵方面的优势,于是,他把全军31个炮兵营集中在了一起,就等着时机成熟给越军来个瓮中捉鳖。

3月1日,55军集中火力,在30分钟内向谅山市33个重要目标倾射近万发炮弹,几乎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在如此强大的攻势下,越南不得不宣布投降。

就这样从“降职”到封神,朱月华用一场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把一支“最差”的边军打成了王牌尖刀部队,也用实力诠释了从“降职军官”到“战术大师”的华丽转身。

从此以后,55军成为了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王牌部队,而朱月华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也为人所熟知。

在那个战火与硝烟弥漫的年代,朱月华的名字成为了传奇,而55军也成为了中国军队史上不可磨灭的荣耀。

欢迎关注

下期给您带来更精彩的看点!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朱月华同志逝世

2008年11月13日 14:51 来源:新华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