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升空的空军!越南手握先进战机,为何直到战败都不使用?

国际 05-07 阅读:44 评论:0

一个号称拥有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实力的国家,在面临战争失败时,宁愿付出五万多人伤亡的惨痛代价,也不愿派出引以为傲的空军力量?

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就做出了这样令人费解的决定。战场上的战机缺席,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自诩为"东南亚雄狮"的越南军队,在那场短暂而激烈的战争中,不仅输掉了陆地战场,更是将引以为傲的空中力量深锁机库。当中国30万大军如排山倒海般涌入边境时,越南政府和军方领导人做出了这个看似荒谬的决定。

越南空军,那时拥有近千架各类战机,这些战机来源较为复杂,却也不乏一些精品。美军撤离后留下的战斗机,苏联援助的米格17以及米格19系列,甚至还有中国先前援助的歼-6战机,这些在当时的亚洲地区可算得上是先进的空中力量,居然统统“沉默”了。

实际上越南空军从1955年正式组建之后,发展得极为迅速。按照国际战略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来讲,到1979年战争开始之前,越南空军已经拥有580架作战飞机,这里面包含大概290架米格系列战斗机。

相对而言,当时的中国空军装备就显得有些老旧了,主要的战机依然是以歼6、歼7为主。从假设的层面来分析,越方在部分机型的性能方面,反倒有着一定的优势。

不过让人深思的是,越南空军在战争期间的这种安静,不是没有缘由的。它或许包含着很多复杂的考虑以及背后的事情。

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区域,布置了众多的“红旗2”防空导弹系统,构建起一张异常致命的防空网络。这一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防空体系,在当时已经验证了其在实际战斗中的稳定性能。

现代战争历史分析表明,缺乏制空权保护的战斗机行动,往往会面临极其惨重的后果。越南空军的领导者们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因而不愿将宝贵的空中资源,转化为中国防空体系的打击对象。

还有一个不太被大家熟知的因素,就是越南飞行员的实际作战能力。别看表面上他们的装备好像挺先进,可因为越南空军成立的时间不长,所以在实战经验上有着很明显的欠缺。

尤其是在空对地作战这块,几乎啥都不懂。在美越战争期间,越南飞行员承担的主要任务都集中在空对空领域,而对于对地攻击的训练以及实战经验那是少得可怜。

这种情况,跟如今印度空军所面临的困境颇为相似。印度尽管拥有诸如苏-30MKI、幻影2000这般较为先进的战斗机,不过近些日子,接连不断发生的坠机事件,恰恰彰显出其在飞行员训练以及装备维护层面的欠缺。

据印度国防部的资料显示,在2011年至2024年这个时段,印度空军因技术问题与人为差错,已然损毁了近百架战机。

中越战争的主战场,位于崇山峻岭、雨林密布的粤北地区,地形复杂多变。空中作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要避免误伤到友军,同时精准地打击敌方目标,这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完善的指挥协同体系。越南空军,明显地缺乏这样的能力。

越南的决策,虽看似怯战,实则是一种军事智慧的体现。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保存有生力量,这对越南后续国防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不仅在于装备数量,更在于综合作战能力以及战略决策的明智性。

这场战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必须与人员素质的培养同步推进。就像一位军事战略家所说:“先进的武器装备,在不具备相应操作能力的军队手中,不过是昂贵的摆设。”

中越自卫反击战到现在已经过了四十多年,在当今世界军事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之下,各国军队建设,无不在追求装备现代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实战能力的提升。

越南空军的历史教训,或许正为今日世界军事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参考。实力的较量,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体系之间的对抗与综合能力的比拼。越南空军的那一份沉默,恰恰将这一永恒的军事真理给道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