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破天荒!广州南沙"购房入学"新政,释放什么信号?
近期,广州南沙区发布的非户籍人员购房入学政策细则引发广泛关注。该政策明确自2025年1月10日起,满足条件的非户籍家庭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即可申请区属公办学位,这一举措不仅关乎房地产市场走向,也深刻影响着区域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背后折射出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与民生保障方面的多重考量。

南沙区此次购房入学政策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与严格的条件限制。在适用对象上,面向非户籍家庭开放,要求父母或监护人在2025年1月10日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产权方面,需满足100%产权自有(父母与子女共同持有全部份额,或祖父母代持且适龄儿童与祖父母同户同住满3年、户籍一致);对于非南沙户籍家庭,还需满足父母及子女在广州市无房产且通过购房落户南沙的条件。申请时间确定为今年5月7日-8日,申请人需携带购房合同、查册证明、户口簿等材料前往南沙区招考办现场初审,其中不动产查册结果需在报名前7天内完成查询。
从政策实施背景来看,南沙区房地产市场现状是推动政策出台的重要因素。自2024年9月27日解除住房限购后,南沙区楼市有一定回暖迹象。2024年9月27日至12月31日,网签成交4316套,同比增长129.21%;成交面积62.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26%。2024年全年,新建商品住宅网签8641套,同比增长3.7%,成为广州外围区域中销售面积唯一同比上涨的区域。尽管如此,房地产市场依然面临去库存压力,政府期望通过购房与学位绑定的方式,刺激新建商品房销售,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一)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该政策显著增强了南沙区新建商品房的吸引力。原本因户籍限制对在南沙购房持观望态度的非户籍家庭,出于为子女获取公办学位的需求,可能会加快购房决策,从而增加市场需求,对新建商品房销售起到推动作用,助力楼市去库存。
然而,从长期视角分析,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未来对学位的需求也将相应下降。当整体学位需求不再紧张时,购房与学位绑定的优势将逐渐减弱。同时,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南沙区二手房市场形成冲击。由于新建商品房直接附带学位申请资格,而二手房不具备这一优势,在同等条件下,购房者更倾向于选择新建商品房,导致二手房市场需求萎缩,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二)对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
在教育资源方面,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挤兑问题。南沙区在2025年新增87所小学、30个初中,提供超2.8万个学位,但部分焦点板块如明珠湾、蕉门等仍存在学位预警。购房入学政策通过将住房与学位绑定,合理引导生源分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过,政策明确学位由区教育局统筹分配,无法保证入读小区对口学校,这意味着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依然激烈。像金龙小学、直信南沙校区等优质学校,即使购房也不一定能确保入学,而一些相对普通的学校,如凤凰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南沙学校等,可能因政策成为购房热门选择,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南沙区推出购房入学政策,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教育的附加价值推动楼市去库存。新建商品房销售的增长,能够使开发商回笼资金,进而促使其继续拿地开发。土地出让收入的增加,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资金用于区域建设,包括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区域整体环境,形成“楼市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区域建设完善-吸引更多人才与购房需求”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教育资源的逐步均衡化,学区房的概念和价值将持续发生转变。虽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学区仍会存在,但“学区房”的热度和价格溢价将逐渐降低。对于南沙区而言,购房入学政策只是阶段性的调控手段。未来,政府还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减少民众对“学区房”的过度依赖;同时,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人才长期定居,实现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广州南沙区购房入学新政是在特定市场环境和政策目标下的产物,其实施效果将在房地产市场和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
文本来源于@金融民工吉胖子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