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坑儒的真相

历史 05-03 阅读:4 评论:0

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攻取黄河以南的地区,就是因为这句“亡秦者胡也”,这是被秦始皇派往海上寻找仙人仙药的燕人卢生带回来的信息。燕人卢生是方士,他从海上回来,向秦始皇汇报鬼神之事,把自己抄录的图书上奏给秦始皇,上面说“灭亡秦朝的是胡人”,于是秦始皇就有了北击匈奴的壮举,这一年是秦王政三十二年。

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给老百姓改称呼,收缴天下的武器,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废除谥法,以及废分封改郡县,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费尽了心思。

秦始皇不允许别人议论他,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从他给自己以及后世子孙取的尊号上可以看出来,他只需要后世子孙跟着计数就行了,别有其他的想法。

为了那个传之无穷的目的,更为了自己能够长生不老的梦想,能把权力永远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能永远奴役帝国里的百姓,秦始皇相信方士们那套理论。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原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根据卢生这一套说辞,只要秦始皇能够隐藏自己的行踪,真人就能来相见,不死之药就能得到。秦始皇深信不疑,为此秦始皇还下令,有敢泄露行踪的,一律处死。

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并且秦始皇很快就以这项罪名大开杀戒。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隐藏行踪这主意是卢生出的,但是卢生没想让秦始皇以这个罪名来杀人,秦始皇这么认真,卢生也害怕了。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

侯生、卢生做了一番总结,逃亡去了。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

秦始皇很生气,面子上也挂不住,自己对卢生、徐巿他们寄予厚望,对他们言听计从,一心想寻找仙人仙药,结果他们都背叛了自己,让天下人看了自己的笑话。

这让自视甚高的秦始皇下不了台,该遮掩得还是要遮掩,不能向天下人明说卢生、徐巿是为了给自己搞长生不老药,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的。还是要说一些高大上的话:自己之前焚书,烧的都是不中用的书,找了卢生这类文学方术士,也为了让天下太平,是这些方士要练得奇药,并不是秦始皇自己要什么不死神药。

结果韩众、徐巿这些人劳民伤财,整天只为自己干些奸猾谋利之类的事儿,奇药也没练成,还都一去不复返。自己这么厚待卢生他们,他们反而诽谤自己,加重了自己不仁无德的名声。没走的文学方术士们,自己秦始皇派人审问了一些,发现他们有的在制造歪理邪说来蛊惑百姓。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诸生就是那些文学方术士们,应该也包括一些儒生。这些人被秦始皇派来的官员审问,让他们互相告发,活埋了四百六十多触犯法禁的人,这就是秦始皇坑儒的真相。

--《史记·秦始皇本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