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青:唐山孤儿成天津首富,汶川地震捐1亿,为何45岁英年早逝

娱乐 05-07 阅读:4 评论:0

2008年,汶川地震让全国揪心,废墟下孩子的哭声刺痛人心,天津首富张祥青站上央视舞台,豪捐一亿给灾区人民。

那不是随便扔出的数字,是他从唐山地震废墟里爬出来的心血,32年前,他也是个失去妈妈的孤儿,懂那种天塌下来的痛。

他要把这钱给汶川的孩子建学校,让他们有希望,可谁能想到,六年后45岁的他却突然倒下了。

他到底因为什么英年早逝,他离开后,他的事业又有谁来继续推着向前走?

01

1976年的唐山,张祥青也曾被埋在废墟里,醒来时,母亲已经没了,家只剩一堆碎砖烂瓦。

那年他才7岁,家里九个孩子,他最小,母亲总把他搂在怀里,给他缝补破衣服,穷日子也有温情,可地震把一切都毁了。

母亲被压在倒塌的墙下,父亲带着其他兄弟姐妹四散逃生,只有大哥张祥华找到他,带着他挤在临时搭的窝棚里。

夜晚的风冷得刺骨,小小的张祥青缩在破被子里,脑子里全是母亲的笑脸。他第一次明白,生活可以这么残酷。

大哥带着他捡破烂、放牛,日子苦得像嚼黄连,张祥青从不抱怨,他学会了咬牙往前走。

唐山的重建很慢,街上尽是断壁残垣,但那些废墟让他懂了一个道理,要想活下去,只能靠自己。

他把这份倔强刻在骨子里,带着对母亲的记忆,跌跌撞撞长大,汶川地震的新闻,把他拉回那段黑暗的日子。

他知道,废墟下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吃的喝的,还有希望,他下定决心,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张祥青的童年没有给他太多选择,15岁,家里供不起学,他辍了,跟着大哥去铁厂干活。

唐山地震后,国家给灾区家庭安排了工作,铁厂就是他的第一站。

那里又热又脏,钢材堆得像小山,搬运时汗水顺着脸往下淌,手磨出茧子,肩膀压得生疼。

可他从不喊累,每天干完活,还帮着清理炉渣,工友都说他像头牛,憨实又有劲儿。

铁厂的日子让他攒了点钱,也让他遇到了王英,一个勤快朴实的女孩,俩人被工友撮合,慢慢熟了。

王英和他一样,吃得了苦,俩人攒着工资,憧憬着未来。结婚后,张祥青不甘心一辈子搬钢材,他想闯条新路。

听说远房亲戚在石家庄卖豆腐赚了钱,他和王英一咬牙,带着攒下的钱去学手艺。

学做豆腐不是件容易事,凌晨起床磨豆子,灶台烫得手起泡,夫妻俩忙得脚不沾地。

02

学成后,他们在唐山开了家豆腐店,起早贪黑守着摊子,生意慢慢好起来,街坊都爱买他们家的豆腐,干净又实惠。

这家小店成了他们翻身的第一步,也让张祥青看到,只要肯干,日子就有奔头。

豆腐店的钱攒了不少,张祥青却不想止步,90年代初,中国经济热火朝天,钢材市场像开了锅。

他瞅准机会,带着积蓄到北京做钢材贸易,头一回生意亏得底朝天,但他没退缩,跑市场、拉客户,硬是凭着一股狠劲赚回了本。

几年后,他攒下第一个百万,成了唐山街头的话题,可贸易的钱不够稳,他想要更大的舞台。

2000年,他和大哥张祥华一起创办了荣程钢铁,干起了废钢回收和加工的生意。

这行当技术要求高,风险也不小,但张祥青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他钻研设备、优化流程,带着团队一点点把荣程做大。

到2008年,荣程钢铁成了天津的龙头企业,张祥青的身家也上了百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津首富。

从铁厂的搬运工到钢厂的老板,他用二十年时间,硬生生从废墟里闯出一条路。

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时,张祥青正在荣程的办公室看报表,电视里孩子的哭声让他坐不住,他立刻让人准备了1000万,捐到灾区去。

可这还不够,他得去现场看看,灾区的帐篷里,孤儿们的眼神让他心揪得慌,那些空洞的目光,和32年前的自己一模一样。

他站在废墟边,听到一个母亲为了救孩子被压死的消息,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回到天津,他跟妻子王英商量,决定拿出更多钱,央视慈善晚会那天,他当场豪捐一亿,专门用来给汶川建学校、修房子。

这一亿在2008年不是小数目,够建几十所学校,够让无数家庭重新站起来。

张祥青的捐款不是心血来潮,唐山地震让他知道,灾难不只是房子塌了,更是心里的希望没了。

他小时候没人帮,吃了太多苦,他不想让汶川的孩子再走那条路,这笔钱,像是他对自己童年的交代,也是对那些孤儿的承诺。

捐款后,他没闲着,亲自跑去汶川,盯着学校的重建,操心孩子们的课桌是不是结实,宿舍是不是暖和。

他的身影出现在工地上,风尘仆仆,却带着笑,这笔捐款让全国认识了张祥青。

有人说他慷慨,有人说他傻,放着好好的钱不赚,到底图啥?可对他来说,这不是图啥,而是必须做的事。

03

汶川的学校建起来了,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教室,脸上有了笑,那一刻,张祥青觉得,所有的苦都没白吃。汶川地震后,张祥青的日子没慢下来,荣程钢铁要管,环保项目要推,公益的事也放不下。

他每天忙到深夜,电话响个不停,会议排得满满当当,妻子王英劝他歇歇,他总是笑笑,说还有太多事没干完。

他不是不知道身体在报警,常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血压高得吓人,心脏也时不时抽痛。可他停不下来。

荣程钢铁正往绿色转型,需要他拍板,汶川的学校还得跟进,不能半途而废。

他还资助了不少贫困学生,操心他们的学费和生活,朋友说他像台机器,永远在转,可机器也有坏的时候。

2014年,心脑血管疾病来得太快,45岁的张祥青倒在办公室,送到医院时,已经晚了。

消息传开,天津的商界安静了,认识他的人都觉得像丢了什么,他的葬礼上,工友、朋友、甚至汶川的老师都来了,送他最后一程。

他的离开像个窟窿,扎在很多人心上,那个风风火火的身影再也回不来,他用一辈子去拼、去奉献,最后却把自己烧尽了。

张祥青走了,但他的事没停下,妻子王英接过了荣程钢铁的担子,继续推环保项目,把公司带得稳稳当当。

她还建了个慈善基金会,帮贫困学生,修乡村学校,像张祥青在时一样,2019年她还为武汉捐了一亿。

大哥张祥华也一直在,唐山地震后,他带着弟弟熬过最苦的日子,荣程钢铁的起步,他和弟弟一起打拼。

信息来源:张祥青抖音百科

中国钢铁新闻网: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写在荣程集团董事长张祥青逝世7周年之际

央广网:天津钢铁大佬张祥青逝世 百亿资产或由儿子继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