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洗澡祸从天降,回顾1979年南阳柴油机厂浴室热交换器爆炸事故

历史 05-07 阅读:9 评论:0

1979年3月28日下午5点,河南省南阳市的南阳柴油机厂响起了下班铃声。工人们陆续从生产区出来,走向生活区。生活区的浴室很快就热闹起来。辛苦工作了一天,大家都是一身汗,洗个热水澡成了最舒服的事情。

南阳柴油机厂是一家国有企业,主要生产490型柴油机,年产量设计为5000台,拥有1900多名员工。由于原有浴池面积有限,员工洗澡时常需长时间排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厂方在1973年下半年决定新建一座浴池,并于1974年7月完工。新浴池总面积达到134平方米,内部通过一堵墙分隔为男女两部分,面积是旧浴池的两倍多。这一改进显著缓解了员工洗澡不便的问题,从1974年到1979年,新浴池一直受到员工的好评。

下午5点半,浴池里挤满了近90名员工。突然,一声巨响毫无预兆地传来,整个洗浴区瞬间垮塌,正在洗澡的男女员工全被埋在了废墟下。排队等候的人们被这一幕吓呆了,短暂的震惊后,他们听到废墟下传来微弱的求救声,这才回过神来。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有人打电话报警,有人叫救护车,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已经挽起袖子,开始搬开碎砖烂瓦救人。

当晚10点,救援人员成功从倒塌的浴室中救出所有被困者。事故共造成81人伤亡(男性31人,女性50人),包括44人死亡,13人重伤,24人轻伤。伤亡者中,38人是南阳柴油机厂员工,43人是员工家属,其中包括34名未成年人。事故中,多个家庭遭遇不幸,最严重的是员工马某芝一家三口全部遇难,员工范某臣一家六口中有两人死亡,四人受伤。

调查结果显示,这起事故的根源在于浴池热水交换器的突发爆炸。爆炸时,设备北端的封头被炸飞,导致水箱内的热水瞬间汽化并急剧膨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这股力量将水箱两侧和北面的墙壁全部推倒。与此同时,交换器的筒体在反作用力下向南高速飞出,连续穿透两道墙体,并在锅炉房后墙上撞出一个直径达3.5米的缺口,最终停在距离原位置17米处。

水箱间的两侧立墙和北墙原本是浴室的承重结构,一旦这三面墙被拆除,男女浴室的大梁失去了必要的支撑,最终断裂。这一结构失效导致浴室顶部整体崩塌,直接坠入浴池中,将正在洗浴的人们全部压在废墟之下。

在爆炸现场,技术人员从废墟中取出了受损的热水交换器进行详细检查。据柴油机厂工作人员透露,这台设备是1973年由厂内自行生产的。检查结果显示,该交换器采用了无折边的锥形封头,封头与筒体之间采用搭接焊接,但焊接工艺存在严重问题,包括未焊透和气孔等明显缺陷。爆炸发生时,交换器处于完全封闭状态,锅炉产生的蒸汽直接进入水箱,而水箱的出口阀门全部关闭。此外,安全阀的开启压力超过了设备的设计承受范围,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爆炸的发生。

调查组经过详细分析,发现这起事故主要源于三个关键因素:

浴池的淋浴热交换器在设计上存在明显问题,结构布局不够科学。特别是焊接工艺质量不过关,使用了不符合压力容器标准的无折边锥形封头。此外,焊接部位还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都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此外,负责热交换器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能力,他们对于安装在加热水箱上的安全阀和压力表等安全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一无所知。在操作设备时,他们完全依赖猜测和盲目尝试,没有任何明确的操作指导或知识。

第三,南阳柴油机厂的管理层对安全生产不够上心。从1972年到1978年,这个厂每年平均有300多起工伤事故。特别是1975年12月,二车间发生了水箱爆炸,直接炸塌了两间房,还伤到了工人杜某某的三个孩子。其实,早在1978年10月,出事的那个热水交换器的焊缝就出现了严重漏水,锥形封头下面的焊缝附近裂开了将近340毫米。但领导知道后,只是让焊工从外面简单地补了一下,没做彻底处理。

调查显示,南阳柴油机厂后勤科长和支部书记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浴池淋浴房热交换器的值班操作员也被追究法律责任。负责后勤的副厂长被撤职,而厂长、党委书记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则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分,从警告到记大过不等。

1979年8月,河南省劳动局、机械局和总工会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南阳柴油机厂热交换器爆炸事故的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锅炉和压力容器的爆炸事故频发,情况严峻。南阳柴油机厂的这起事故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同类事件中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事故暴露了部分企业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个别领导对安全生产漠不关心,对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视而不见,法律意识淡薄。报告强调,进一步整顿企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锅炉和压力容器作为承受高压、具有爆炸风险的特种设备,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单位。

从过往的惨痛事故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对锅炉和压力容器的全生命周期实施严格管控。从设计、生产到安装、检测,再到使用、维护和升级,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范并确保落实到位。过去那种缺乏标准或标准形同虚设的情况必须彻底改变。对于生产这些设备的企业,需要进行严格筛选,只保留资质合格的供应商,确保产品达到标准,杜绝偷工减料的行为。任何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设计方案都不得投产,任何存在质量缺陷或安全隐患的产品都严禁流入市场。使用单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教育,未通过考核的人员一律不得单独操作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锅炉和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发生。

各地及需立即对正在使用的锅炉和压力容器进行全面安全排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可能引发爆炸的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检查过程中,各单位应深入分析安全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对因失职导致严重事故的责任人,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必须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应予以法律制裁。

事故发生后,国家迅速采取行动,针对锅炉和压力容器的安全问题展开全面监管。这一举措标志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务院着手建立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督体系,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都纳入监管范围。这种系统性、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零散、被动的监管方式,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