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官宣息影:先退圈了,回家撸猫了
2025年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张译凭借《三大队》中“程兵”一角,成为继刘佩琦、李雪健后第三位“二封华表影帝”的男演员 。
当大家都在为张译庆祝时,他的一句话惊呆了所有人。
原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张译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先退圈了,回家撸猫了。
这句话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粉丝们纷纷表示震惊和不舍,大家都在猜测,事业如日中天的张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1
1978年,张译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小时候的张译,长相并不出众,甚至还因为这被人嘲笑。
上学的时候,他就被同学调侃长得像“大队会计”,还有人说他的脸像被人一屁股坐过似的,这些话像一根根刺扎在他心里。
学生时代张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播音员 。
高二那年,他幸运地通过了北京广播学院在哈尔滨的招生专业课考试。因为没到毕业时间,学校不让他参加高考文化课考试,他的梦想破灭了。
但他没有放弃,和同学成立了校园广播站,在那里他找到了一些当播音员的快乐。
第二年,张译获得了一次当群众演员的机会,参演了雷献禾导演的《雪乡》,还拿到了100元片酬 。
这次经历让他对表演产生了兴趣,也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这一年他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虽然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都通过了,却因为排名原因,最终未被录取。
1997年,高考失利的张译在朋友推荐下,报考了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 。
他以自费入学的方式被录取,本以为从此能踏上表演之路,可现实却给他泼了冷水。
在话剧团里,由于形象不出众,他只能跑龙套、做场务,甚至还要做各种会议记录。好不容易毕业提干成了文职军官,却还是没机会上台表演,无奈之下他又干起了编剧。
那些日子,他的生活里满是失落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2
2004年,张译偶然得到一个做剧组副导演的工作,正是这次经历给他的事业带来了转折。
因为工作认真负责,让当时的导演康洪雷对他印象深刻。
后来,听说康洪雷要拍摄《士兵突击》,张译对班长史今这个人感兴趣。
于是,他给康洪雷导演写了一封3000字的长信,详细阐述自己对“史今”这个角色的理解。
也许是他的真诚和努力打动了康洪雷,他最终获得了出演“史今”的机会。
为了演好史今,张译付出了很多。当时单位不允许他出演,他毅然选择退出现役。
拍摄期间,他全身心投入角色。剧中史今退役时坐在车上路过天安门痛哭的那场戏,成为了经典。
而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正是他转业报告被批下来的日子,他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表演中,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史今。
《士兵突击》播出后,张译开始被观众熟知 。走在大街上,会有人认出他,追着喊他“史今”。
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让他坚定了在演艺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之后,他又接连出演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等多部电视剧,逐渐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2011年,张译迎来了演艺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他参演了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电影《建党伟业》,在影片中饰演周佛海。
此后,他在电影和电视剧领域全面开花,出演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作品。
从《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到《亲爱的》中的韩德忠,再到《鸡毛飞上天》中的陈江河,他用扎实的演技塑造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在电影《亲爱的》中,张译饰演的韩德忠是一位丢失孩子的父亲。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深入了解原型孙海洋寻子的故事,体会那种痛苦和绝望。
在威尼斯电影节红毯上,他作为主演之一,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演员的风采。
凭借这个角色,他获得了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专业性大奖,也是对他演技的肯定。
3
张译的演艺生涯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他的初恋女友 。
1997年,18岁的张译在话剧院排练厅遇到了导演的女儿(化名郭娜),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然而,这段感情遭到了郭娜母亲的强烈反对,她嫌弃张译长得不好看,家里又穷,当众羞辱他,说他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为了让自己能配得上郭娜,张译努力地工作。很快他的事业有了很大起色。
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
2004年,郭娜突遇车祸,成了植物人。张译得知消息后,不顾经纪人阻拦,凌晨跪求剧组串戏赶回医院。
在郭娜昏迷的十年间,张译始终不离不弃 。他推掉所有亲密戏,每年除夕都在医院陪床。
他随身携带郭娜的病历本,希望有一天她能醒来。
他的深情令人感动,可命运还是很残酷,最终郭娜还是离开了人世。
这段长达十年的守护,成为了张译心中永远的痛。
后来,张译与央视主持人钱琳琳相识相爱 。钱琳琳比张译大6岁,还带着一个儿子,并且有过一段婚姻。
但张译不在乎这些,两人顶着外界的质疑和压力,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钱琳琳辞去央视工作,成为张译的经纪人,帮他筛选剧本、打理行程。
而张译也把钱琳琳的儿子视如己出,在他们相互支持下,张译的事业越来越好。
张译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和他对表演的执着和热爱分不开 。
他是圈内出了名的“戏疯子”,为了演好角色,他常常对自己“下狠手”。
拍摄《我和我的祖国》时,为了诠释受核辐射的高远,他一天只吃一根黄瓜,暴瘦到110斤 。
一场无台词的重逢戏,他仅凭眼神传递出“隐姓埋名三年的愧疚与诀别”,让导演陈凯歌都感慨:“张译的眼睛会演戏。”
拍摄《一秒钟》时,为了塑造逃犯形象,他暴瘦20斤 ,还花四个月时间观察流浪者神态。
拍摄《红海行动》,他坚持不用替身,导致脚踝骨折仍跛脚完成拍摄。
《金刚川》中,他跪在碎石上嘶吼,膝盖磨得血肉模糊仍拒绝暂停。
2025年《三大队》,为贴近因追凶十二年而身心俱疲的程兵,他提前三个月增重20斤,又通过高强度体能训练让肌肉线条“垮”下来。
这种“自虐式”的表演方式,让他成为圈内公认的“戏疯子”。
而当被问及为何如此“较真”时,他只是淡淡回应:“演员的饭碗,是观众赏的。若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还谈什么艺术?”
在流量至上的娱乐圈,张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用作品说话,拒绝被流量裹挟。
如今,张译突然官宣息影,说要回家撸猫。这些年他作品一部接一部,可能真的累了,想休息休息,沉淀一下自己。
当他再次归来时,一定会带着更好的作品,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毕竟,真正热爱表演的人,是永远不会离开舞台的,他们只是在等待下一次发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