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文庙对联里藏着的做官真经
去过大同府文庙的人,都会被名官祠门口的对联吸引住目光。"做个好官留个好名自古好恶有公论焉患位卑位尊;干点实事建点实功从来毁誉在民心何忧名显名隐",落款是耿彦波。这哪是副对联,没写平仄对仗的花哨,没玩之乎者也的高深,却把做官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很多人认为当官需淡泊名利,不过这对联却偏偏说“做个好官,留个好名”。此名声并非汇报材料中的华丽辞藻,而是要深深印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之中。试想李广,一生未曾封侯,却让匈奴喊了整整一辈子“飞将军”;范仲淹遭贬达十数次之多,老百姓一提起他,便会想到“先忧后乐”。他们所追求的,乃是能让百姓过上美好日子的真实名声。
下联“干点实事,建点实功”,直接戳中要害。现在有些官员把“实功”写成PPT上的数字,不过却忘了老百姓关心的小事——路灯亮不亮,电梯好不好用,菜市场干不干净。北魏元澄在大同推行改革,贵族骂他忘本,可是老百姓却穿上了便捷的衣服,学会了新的耕种技术。这才是真正的功劳,是能让日子变好的实在事。
“从来,毁誉在民心。”这句话,讲得着实透彻有些官员在位之时,大肆搞起形象工程,还召开新闻发布会去宣扬功绩,不过老百姓压根就不买账。反倒那些真心做事的人,即便当时遭受了委屈,时间终究会证明一切。就如同修红旗渠的杨贵那般,尽管被撤职了,可林县的百姓却将他的名字刻进了渠墙,越是被冲刷,就越是清晰。
名官祠内所供奉者,无一为惧担责之“老好人”。李广可悠然带百余骑去追匈奴;范仲淹竟敢冒死而进谏言。他们皆曾遭人责骂,不过说真的,正因一心只为百姓,故而被后人深深铭记。此副对联恰似一面镜子,照出了为官之真谛:莫怕挨骂,莫惧下苦功,只要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做事,历史自然会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