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相学探知三部曲之一
首先,从字面意义理解:
星代表星体,比如:恒星、行星、卫星、星座、星云等;
相代表相位,即星体运行时,所构成的角度,主要的相位有:合拱刑克等;
学代表学习、学说、学问等;
古往今来,我们所看到的日月星辰都是相同的。由恒星构成的星座,彼此之间的位置相对是固定的。从地球遥望之,循环往复的时间点,彼此之间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北斗七星,身在北半球的我们还是很容易观察到的。北斗星座构成的形状类似于斗勺。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经典的罗盘形状和北斗星很相似。北斗七星可以辨别方向,帮助人们更好的探索未知的世界。在远古尚未建立完善日历表、二十四节气的时期,通过观察发现,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不同的季节指向不同的方向:指东则春、指南则夏、指西则秋、指北则冬。这样,就很容易确定收获的季节:捕鱼摘果,储备更多的食物。不断扩大族群,并应对萧条寒冷的冬季。每当夏季来临时,我们就可以观看到天空中的天蝎座。
回归到我们生活的太阳系中,熟知的八大行星还有冥王星以及各自的卫星。各自围绕太阳周而复始、井然有序的运行,地球绕行太阳的区域范围,我们称之为“黄道”。古代所讲的黄道吉日,即通过天干地支的相对位置和所构成的角度选择良辰吉日。天干主体即为: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星,因为他们是通过裸眼所能观看到的最远行星体了。占星学中,则通过观察行星体在黄道12星座(宫)中所处的位置和构成的角度,挑选交易的好日子。
诚如恒星、行星如此大的星体在浩瀚的星空中,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和轨道。作为渺小的个体存在,是否也应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发展的轨迹。“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一旦不受控制,必将湮没在物欲横流的风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