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向被俘的廖耀湘敬酒被拒,其还怒摔酒杯,但刘亚楼却轻松化解

历史 05-07 阅读:24 评论:0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10月末,辽沈战役最为关键的黑山以及大虎山一带地区进行了这场战役最为关键的一场“决斗”,廖耀湘率领着“西进兵团”原本想通过斩断我军的后勤补给线来逼迫围攻锦州的部队撤退,可是廖耀湘在半路才听见锦州已经被我军解放,这就导致廖耀湘方寸大乱。

廖耀湘此时只能想到撤退营口,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10月20日,蒋介石才勉强通过廖耀湘的“撤退计划”,可是廖耀湘身处这片地带,才发现黑山通往沈阳的公路已经被我军截断,大虎山通往营口的公路也被我军截断,这就意味着,廖耀湘兵团只能在这一带做困兽之斗。

东北野战军发动了“辽西作战”,目的就是吃掉廖耀湘手底下的十几万人,其实廖耀湘依靠着地形优势,还是会给我军造成很大的麻烦,但是这场辽西作战,却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结束。

廖耀湘兵团在黑山地区并没有怎么与我军激烈作战,就全部被击败,用更贴切的词来说,应该是“被俘虏”。

当廖耀湘被俘虏之后,东北野战军的三位最高领导人对他非常上心照顾,林彪决定,对这些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在东北的中高级将领举办一场宴席,希望大家能够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而在这场宴席上,廖耀湘的脾气非常大,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1910年4月8日——1965年5月7日)向他敬酒的时候,他爱搭不理,随后,廖耀湘情绪失控地表示道:“你们灭了我的美械王牌军,还轻而易举地把我找了出来,这场仗根本就等于没有打,你们的林彪司令员敢不敢跟我再打一次”?

刘振东

廖耀湘在席间的这番话语给在场很多人造成难堪,只不过刘亚楼随后巧妙地回应了廖耀湘无理取闹的情绪,这才让廖耀湘接受了自己全部失败的事实。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辽沈战役的号角吹响,东北野战军所发动的这场战役,标志着解放战争进入了决定性的阶段。

随着我军开始包围锦州,国军也知道,在东北的决战已经开始了。

锦州战役打响之后,国民党方面开始在东北进行一系列布置,廖耀湘被任命为国民党辽西兵团司令。作为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的领导者,蒋介石从来都没有质疑过廖耀湘的能力。

廖耀湘曾经在抗日战场上获得“丛林之虎”的称号,有的人也把他叫做中国的巴顿。而廖耀湘被我军俘虏之后,有着如此大的怨气,甚至还非常幼稚地说,把他放回去跟我军再打一次,那就是因为廖耀湘对自己非常自信,这种自信形成了一种傲慢。

他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过度的自信,跟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关系。

廖耀湘

廖耀湘早年间从黄埔军校到中央军校,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蒋介石对廖耀湘寄予了厚望,后来安排他前往欧洲留学,留学期间,廖耀湘学习到了世界先进的装甲集群作战方法,回到国内之后,蒋介石对他委以重任。

而廖耀湘也没有辜负蒋介石,他的勇猛与智慧,让他在抗战中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从南京保卫战到昆仑关战役,再到缅甸的激烈战斗,他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缅甸的战斗中,他被誉为“丛林之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军事天赋和决策能力,多次击败日军,并且在东南亚战场完成了部队的换装。廖耀湘的新六军火力强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蒋介石将廖耀湘调往东北,以期通过这位“丛林之虎”来对抗同为黄埔军校出身的“雪地之狐”林彪。

在东北战场,廖耀湘带领新六军连续攻占了多个城市,甚至一度令当时的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也感到胜利在望。

可是,顺风顺水的廖耀湘高估了自己军队的作战能力,忽视了东北野战军日益强大的战斗力。

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率领的解放军并非一盘散沙,他们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逐渐将廖耀湘的部队压制到四面楚歌的境地。特别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开始,解放军调整了作战方式,开始采取集中兵力、分割包围的战术,这使得廖耀湘的兵团频频遭遇重创。

廖耀湘

面对这些局面,廖耀湘在战略上也开始感到手足无措。每一次的反击都被解放军巧妙化解,每一次的指挥决策似乎都未能挽回败局。

当时,廖耀湘甚至试图重新组织防线,意图挽回局面,但在解放军的包围圈中,他的兵团逐渐失去战斗力。

但不管怎么说,廖耀湘一直都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这是不可否认的。

当时间来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随着解放军的辽沈战役的全面爆发,廖耀湘再次被推到了台前,为了解开锦州之围,蒋介石命令廖耀湘率领着西进兵团全力增援被包围的锦州,可是廖耀湘出于自己对军事独到见解的傲慢,自作主张改变了作战方法。

廖耀湘并未如蒋介石所愿,立即前往锦州,而是选择在彰武县和新立屯驻扎,企图通过破坏我军的后勤线,导致我军前方部队后撤,以此来稳住局面。

客观来讲,廖耀湘这么做,确实给我军造成了一定麻烦,但我军如果能够迅速解放锦州,那么就能抽调兵力回头包围了廖耀湘兵团,而事实也是如此,在廖耀湘破坏我军后勤线的时候,锦州战役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而解放军早已洞察到他的意图。

廖耀湘

解放了锦州之后,东北野战军的司令部立即下令各部队迅速采取了包围战术,在黑山以及大虎山一带,彻底吃掉廖耀湘兵团。

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10月26日,廖耀湘手底下的71军以及新六军进行换防,而此时,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的一支部队得知了廖耀湘兵团的各级指挥部都集中在了胡家窝棚,他们立即发动闪电战术突袭进去,一下子把廖耀湘兵团的指挥体系捣毁,这就导致了廖耀湘兵团各级部队失去了指挥。

不久之后,廖耀湘也意识到,自己似乎真的陷入了死局。他所指挥的精锐部队,也在解放军精准的战术下被分割、削弱。

廖耀湘发现,即便他一度逃入新六军的指挥部,企图重新调度全局,却发现指挥系统已经被摧毁,部队的指挥几乎完全失灵。

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廖耀湘的兵团最终彻底崩溃。

在他看似绝望的情况下,廖耀湘试图换上便衣,悄悄逃脱。

廖耀湘

但是,廖耀湘这一次彻底低估了我军的眼力。解放军早已在各地部署了民兵进行抓捕,很快便识破了廖耀湘的伪装,廖耀湘也不愿意再掩饰,大喊自己就是第九兵团司令员,最终,这位曾经的“丛林之虎”,被解放军的民兵捕获,成为了俘虏。

廖耀湘被捕后面临着战争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作为一名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他一度认为自己的才智与能力无可匹敌。然而,在这场辽沈战役中,解放军凭借其灵活机动的战术,彻底瓦解了廖耀湘兵团的战斗力。尽管如此,廖耀湘并未完全屈服。在酒席上,他依然不甘心地质问解放军,甚至表示“敢不敢把他们放回去,重新打一次”。

但是廖耀湘这种强硬的态度,并没有激怒刘亚楼,刘亚楼脸带笑容温和地回应:“廖将军,你们有你们的军事战术,我们有我们的作战打法,没有谁规定打仗就必须要两边站好了才开始打吧。你们的打法规范,我们的打法灵活,打仗嘛,没有必要太教条了吧。”

刘振东

刘亚楼的回答,既没有过多反驳,也没有失去耐心,他的风度与从容反映了新军的气度,也让廖耀湘的强硬态度在酒席上逐渐软化。或许,廖耀湘终于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面对一支勇猛的敌军,更多的是面对一种全新的战术思想和战争理念。

在整个战局的变幻中,廖耀湘作为国民党东北战场的“王牌司令”,在历史的潮流中渐渐褪色。

从他一度的傲慢和自信,到最后的屈服与被捕,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廖耀湘的军事生涯,更折射出当时国军在解放战争中的困境与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廖耀湘被我军俘虏之后,受到了我军的礼待,在廖耀湘接受劳动改造期间,南京军事学院的院长刘伯承还邀请廖耀湘到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教员,这让廖耀湘无比感动,同样也让他与我军的许多将领结下了非常特别的友谊,这也算是廖耀湘人生之中难得的幸事了。

网友评论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