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往事:1982年,陈佩斯到濮院北河头拍摄电影,这是我唯一一次追星
文/桐城一派
秀桐桥
听说濮院一些古桥建了一个群,叫濮院古桥群,成员有9位,分别是众安桥、女儿桥、栖凤桥、大德桥、大有桥、大积桥、定泉桥、秀桐桥及王板桥。2011年1月,这个古桥群有了一个新身份: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古桥,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今天重点说说北河头的秀桐桥。秀桐桥,顾名思义,是旧时嘉兴(秀水)与桐乡两县的分界线,桥东是秀水,桥西是桐乡,有桥联为证:星移秀水珠会彩,日照桐乡玉蕴辉。
这是一座东西向的三孔石梁桥,虽然它的建造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桥。如今,秀桐桥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依然坚固地屹立在濮院古镇,除了见证小镇的无数风雨变迁外,它还跟一部彩色故事片《琵琶魂》有一段不解之缘。
1982年3月,当时我在桐乡三中读高一。有一天,不知道哪位同学在班里说,北河头那里在拍电影,据说陈佩斯也来了。我打小就喜欢看电影,无论远近,还是老电影“炒冷饭”,也要照单全收。但拍电影的场景出世到现在都没见过,现在近在咫尺的一个机会摆在面前,我暗暗下了决心,哪怕是翘课迟到也要去片场。尤其是陈佩斯的到来,这个念头原来越强烈了。
当时出道不久的陈佩斯,名气还不是很响,距离他后来在春晚凭借小品《吃面条》“一炮走红”还有两年时间。1979年首次触电就担当主角,在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里,陈佩斯演活了嘉奇这个人物形象,他将这个文化程度不高、懒散、经常耍小聪明,但本质善良的男青年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陈佩斯饰演的嘉奇,教大伙“如火如茶”“披荆斩刺”地跳舞的那段戏,笑得我头疼,刘晓庆最后也累蒙了,骂骂咧咧地退出了舞蹈队。初次出道,陈佩斯就展露出了“喜剧天才”的细胞。
时隔三年后,陈佩斯被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严寄洲导演相中,出演抗战题材的电影《琵琶魂》中的莲溪乐器店伙计阿甫,是个反面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陈佩斯一丝不苟,演得相当到位。
摄制组在濮院大概停留了十多天,我利用星期天,或者课余时间,约上几个同学就往片场跑。片场周围,闻讯赶来的镇民们早已经里三圈外三圈,都在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有次刚巧赶上拍摄女主相虹与地下党接头的戏。只见穿着旗袍的相虹,挎着装满青菜的菜篮子,篮子边上挂着两条小鲫鱼,在秀桐桥下的廊棚里张望,等待接头人的出现。这时,恰好一条装着缸甏的小船从太平桥那边摇过来。
当相虹与在茶馆当跑堂的地下党员阿林接上了头,如释重负的相虹,眼眶边上居然挂了两滴清泪。这演员要么就是了不得,要么就是滴上去的眼药水。
当时没有戏的陈佩斯,蹲在一片桑地边上,显然无事可干。因为清场的原因,围观者无法近身,只能远远地看上陈小二几眼。不像现在的铁杆粉,冲破层层包围圈,拼了命都想跟偶像合影要签名。这就是我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的追星,虽然没要到陈佩斯的签名,但总算是过了一把眼瘾。
因为有濮院的元素,近日我特意在网上再次重温了《琵琶魂》,对影片中的濮院场景格外留意。虽然只有匆匆数十秒,但秀桐桥古朴的身影却永久定格在了《琵琶魂》中,成为这部被豆瓣打8分的优秀影片永恒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