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资格颓废(杨德振)
文丨杨德振
“我每一天必须挣400元才能够养活全家。为了这400元,我每天必须背120袋装修垃圾,从楼上下来,再装上货车。”到处打短工的刘老汉在我所在小区干活间歇告诉我说。只见他大汗淋漓,满身灰尘,一脸疲惫。聊起来后,他还告诉我:“我今年57岁,来自四川南充。以前在建筑工地扎钢筋,好的一天能挣500元,但今年没得做了,趁农闲,来广州找点短工打,但今年短工也不好找,来城里找短工做的人多了,有时候一个星期才能接到一单活。家里一共三个孩子,一个读大一,一个读初中,一个读高中,三个孩子都得供他们上学。老婆身体不好,只能在家照顾老人和伺弄家里几块地。我不偷,不抢,没有戾气,靠干苦力活支撑起一个家。我不能生病,不能偷懒,更不能颓废。当然,也没有资格去偷懒和颓废,全家人靠我吃饭呢。”
他说的真好!尤其是他浓重的乡音、朴素的言语、直白的道理,让我顿生敬意。责任、担当、勤劳,这可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自强不息的底色。同时我也为自己的幸运和拥有的幸福感到倍加珍惜和满足。要知道,在世上生活生存,谁不想过得轻松一些、舒坦一些。但生活有时就是像刘老汉这样被“粗粝”对待,并不少见。可刘老汉却以文绉绉的“我没有资格偷懒和颓废”一句话,向我展示了他倔强而了不起的品性,人性的光辉瞬间炫亮我的双眼,一种美好的感念迅速弥漫在我的心间,甚至还引发我诸多联想与遐思。
“资格”,顾名思义,即为达到某种要求或标准的条件。有时候是某些人用来炫耀人生成就的“谈资”;此时,却被刘老汉用来排解生活的压力,抵抗人生的无奈,可谓意味深长,“幽了一默”,令人啼笑皆非,感喟然长。
过去,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与体验。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挑战,每个脚步都变得十分沉重而艰难,心中一片荒凉与伤感。我因为自己的“职业瓶颈”无法突破被领导误解、同事揶揄而感到疲惫不堪,仿佛所有的力量都被抽走。因此我想放弃,我想逃避,我还想让自己沉溺在颓废的泥沼中,就此躺平。
但是,倔强的我似乎又有点不甘心,想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句俗语,我停下了抱怨与观望、等待。我回想起多年来那些曾经支持我、鼓励我、陪伴我走过风雨日子的人和事。我想起了那些在我迷茫时给予我指引的人,他们告诉我:“你是大别山走出来的汉子,不能颓废,更不能倒下,你要坚强,自己想办法抗过去。”我的心中瞬间便又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在我的生命里,有着无数的人在默默付出,为我操心、为我担心、为我做“嫁衣裳”。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他们都希望我快乐、幸福、有成就。我又怎能因为一时的低谷和挫折而选择颓废和躺平呢?我没有资格,我更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我更不能让个别嘲讽、揶揄我的人“偷笑”,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胜利谈资”。
外观世象,内观己心;是的,我可能面临着困难,我可能遭遇了失败,我亦有可能感到更加无助和绝望。但一想到这些都可能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我所遇到的窘境和困惑也许是别人目前也正在经历的......我就来了精神,我想,我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继续追求。
于是,我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稳定心智和情绪,我开始寻找前进的动力。我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我开始尝试新的方法。虽然路途艰难,行动迟缓,效果不明显,但我从未放弃,“开弓没有回头箭”,觉得只要开始了,一切就不晚。
有耕耘就有收获,通过学习和调整,我最后成功地突破了“职业瓶颈”,还成功化解了领导的误解,消除了偏见。现在的我,虽然依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更不会再选择颓废和逃避。因为我知道,我依然没有资格颓废。我要珍惜每一次的机会,站好最后一班岗,过好今后的日子;再说了,有了以前的经历,人生中再遇挫折与困顿,不过是先前解决问题的模式再重新“复制”一次而已,没有过不了的关隘和坎坷。
在这里,我要感谢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攸好德”的人,是你们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和友情的珍贵,也要感谢那些曾经看不起我的人,是你们的“反作用力”激发了我的心智与斗志,盘活了废荒闲置的人生资产,让自己“知耻而后勇”、“变得更好”。同时,我也奉劝和提示每个读者,大家都应知道,为自己、为家人、为爱我们的朋友,每个人都没有资格去颓废,我们都要像刘老汉那样,乐观地、勤劳地与粗粝的生活作抵抗。
☆ 作者简介:杨德振,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现为酒店高管;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杂文、诗歌、散文随笔数百篇;已出版八部散文著作,两部企业管理专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