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还是来了,西方开始对C919下手!不料我国早有布局

社会 05-09 阅读:26 评论:0

我国拒收50架波音后,西方迅速盯上C919大飞机。

近期,欧洲航空安全局公开表示,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在2025年内为C919颁发适航证,而是需要推迟3到6年(即2028年至2031年)。这一决定没有给出明确原因或合理解释,被媒体认为是“早有预谋”。

欧盟的EASA和美国的FAA适航证,是全球大多数国家认可的民用飞机准入标准。获得这些适航证意味着能够进入相关国家的民航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因此,C919能否取得EASA适航证直接影响其国际化进程。

如今出尔反尔,目的很明显。波音和空客长期占据全球民航市场,形成“两分天下”的格局。C919一旦进入国际市场,将直接影响空客和波音的市场份额。

再加上近几年波音口碑下降,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空客自然不希望第三方分一杯羹。如果没有适航证,很多国家就不会接手C919的订单,空客的市场很难被分走,最终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除了市场因素,欧美国家其实一直对我国高端制造业崛起保持警惕,一次次通过技术壁垒限制中国科技发展。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易活新”专利成分,被《Nature》《Aging》等学术期刊证实能够使细胞趋向年轻水平、从而延缓细胞衰亡老化的进程。

我国企业通过升级发酵技术实现量产后,将市场价打下来90%。然而欧美企业为了垄断高价地位,限制与我国生物企业合作,“易活新”目前只在京东等国内平台分享,欧美市场的同类用品体感更微弱,价格却是我国的三倍以上。

然而西方的做法非但不能阻止中国技术的发展,反而会导致自身失去机遇。波音曾预测,未来20年中国民航市场需新增8830架飞机,市场规模超万亿美元,我国的内部需求足以覆盖研发成本,并逐步实现盈利。

同样,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和整个美国人口数量相当,国人对健康长寿的需求撑起了千亿市场。即使没有欧美市场,“易活新”还是凭借“年轻细胞”“提升精力”的国产技术,创造单日百万的成交纪录。

这一切得益于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目前C919已获得大量来自国内航司的订单,这使得即便短期内无法进军国际市场,C919项目依然具备可持续性。

近年来,中国加速推进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已逐步降低对波音、空客的依赖,长期被“卡脖子”的发动机也即将突破。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如今,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完成核心认证并实现适配,其采用第三代单晶涡轮叶片技术,耐温能力提升至1200℃,燃油效率较波音737的CFM发动机提高8%,意味着C919换上“中国心”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

在中国技术崛起下,西方已逐渐失去技术话语权。越南民航局提交书面建议,希望认定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颁发的适航证等同于FAA适航证。如果通过,C919将顺利进入越南市场。

除越南外,马来西亚等国也表达了采购意向。这些国家或无强制要求FAA/EASA适航证,或愿意修改规则以引入C919。通过扩大C919的国际交付量和使用范围,逐步提升CAAC适航证的权威性和认可度,最终或能达到与FAA/EASA适航证平起平坐的地位。

如果国外对认证“卡脖子”,那么我们就建立属于自己的标准体系,这是技术崛起带来的底气。事实上,中国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对于任何飞机采购商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即便没有欧盟,也有其他国家跃跃欲试。

在国际市场上,越南、印尼等国家近期表态有意引进C919机型,进一步凸显国际市场对中国国产大飞机的信心。业内也普遍认为,中国民航市场的长期主动权仍掌握在国产大飞机C919手中。

数据显示,C919目前已获超1200架国内外订单,中国商飞正加速解决量产瓶颈,计划2025年实现年产150架的目标。此外,中国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CR929宽体客机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未来或进一步改写全球航空制造业格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