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24小时,解放军终于发声,日飞机硬闯中国岛,石破茂一言不发

社会 05-07 阅读:0 评论:0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肆意挥舞,搅得全球经济一片狼藉之时,日本却选择在这个敏感时刻,再次将矛头对准中国。

5 月 3 日,一架日本民用飞机悍然闯入中国钓鱼岛领空,这一赤裸裸的挑衅行为,瞬间点燃了东亚局势的导火索。而更令人费解的是,作为日本首相的石破茂,在事件发生后的整整 24 小时内,却保持着诡异的沉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盘算?

石破茂刚上台时,曾释放出改善中日关系的积极信号,让不少人对中日关系的缓和抱有期待。然而,这份短暂的 “和平假象” 很快就被打破。日本此次派遣飞机闯入钓鱼岛领空,与以往的小动作截然不同,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直接、公然侵犯。

当天上午 11 点 19 分,正在钓鱼岛海域执行正常巡逻执法任务的中国海警船发现异常。仅仅 5 分钟后,也就是 11 点 24 分,在中方海警舰艇果断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并出动舰载直升机进行警告驱逐后,这架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飞机才灰溜溜地离开钓鱼岛空域。

令人不齿的是,日本防卫省竟然倒打一耙,贼喊捉贼地宣称中国舰载直升机侵犯了日本领空。面对日本的颠倒黑白,中国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强大的行动力。

24 小时后,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严正回应,要求日方严格约束本国公民活动,停止在钓鱼岛海空域的挑衅行为,避免破坏中日关系大局。

同一天,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也紧急约见日本外务事务次官,提出严正交涉。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无可争辩的固有领土,这是历史和法理早已明确的事实。日本的任何挑衅,无论是船只还是飞机,无论打着什么旗号,最终都只能是自取其辱。

这次事件中,中方已经明确表态,一切后果都应由日方承担。日本心里清楚,在钓鱼岛问题上,他们根本没有与中国硬碰硬的实力,所以只能采取这种 “擦边球” 式的挑衅,妄图在政治上捞点好处。

那么,日本为何如此 “狂妄”,在自身实力远不及中国的情况下,还要主动挑衅呢?

究其原因,日本大概是自以为有北约 32 国 “撑腰”。近年来,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东扩的步伐越来越快,其野心早已不局限于东欧,而是将目标指向了亚太地区,而日本则成了北约东扩的重要棋子。

上个月,北约秘书长吕特访问日本,石破茂与其会谈后,双方决定继续加强安全合作。但现实却狠狠打了日本的脸,日本飞机刚闯入钓鱼岛领空,就被中国海警直升机迅速驱离。

日本频繁在钓鱼岛附近挑衅,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向特朗普 “表忠心”,试图告诉美国:留着日本有用,只要美国豁免其关税,日本愿意继续当反华的 “急先锋”。

然而,这不过是石破茂的一厢情愿。在美日第二轮贸易谈判中,美国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日本对输美汽车和钢铝产品的关税豁免请求。日本不仅没得到好处,反而挨了美国一记响亮的 “耳光”。

眼看美国靠不住,日本又转头与北约勾连,企图拉北约入局,扩大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圈。为了给北约介入亚太创造条件,石破茂将挑衅的触角伸向南海。4 月 30 日,他访问菲律宾,与马科斯政府达成所谓的 “安全共识”,妄图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但日本似乎忘了,中国可不是好惹的。就在石破茂访问菲律宾的前一天,中国南部战区宣布在南海海域组织海空兵力进行例行巡航。南部战区早已严阵以待,石破茂的这番 “反华表演”,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石破茂回国后,日本飞机就跑到钓鱼岛上空刷 “存在感”,这看似是想给石破茂找回点面子,实则是在自讨苦吃。中国海警直升机毫不客气地将日机驱离,让日本的挑衅彻底沦为一场闹剧。

那石破茂为何在事件发生后一言不发呢?其实,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冲击下,日本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石破茂明白,如果不想重蹈《广场协议》的覆辙,就必须与中国合作,以此增加对抗美国关税讹诈的底气。在美日关税谈判中,他既拒绝向美国做出重大让步,也拒绝加入反华经济同盟。

这种看似矛盾的对华政策,实则是石破茂为日本经济留的 “后路”。他心里清楚,盲目追随美国反华,日本最终只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炮灰。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以及石破茂的沉默与摇摆,都反映出其在大国博弈中的矛盾与挣扎。但无论日本如何盘算,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不会动摇。日本的这些危险举动,不仅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最终也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验下,日本是时候该认清形势,停止挑衅,走上与中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道了。

文章来源:徐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