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得知王震要来看望,许世友亲自迎接,当场惊讶:他不是王震
1974年,有那么一个挺普通的日子,许世友的秘书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说,他已经到了广州,想和许世友老朋友见见面,聊聊天。
对方讲话的口音挺重的,秘书还没来得及再次问清楚是谁,对方就已经把电话给挂了。秘书在电话里依稀听到了“王震”这个名字。
王震这个人啊,是个开国上将,他和许世友关系特别好。这事儿秘书赶紧就跟许世友说了。
许世友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乐开了花,立马吩咐人去弄几个简单的小菜,还翻箱倒柜地找出自己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打算好好庆祝一番。
许世友和这位老战友已经好久没碰面了,眼瞅着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人还没到,许世友心里就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干脆也不等了,直接跑到门口去候着。
一看清来的人,许世友有点懵,这不是王震嘛,仔细瞅瞅,嘿,原来是另一位姓王的将军。这位王将军跟许世友也挺对脾气。许世友也没顾上多想,赶紧迎了上去。
握完手,许世友乐呵呵地说:“嘿,王诤将军,真是好久没见了,来来来,赶紧进屋坐。”说着,他还特意提高了嗓门念了念王诤的名字,转头又跟身边的秘书解释:“这位是王诤将军,我俩老朋友了,你电话里怕是听岔了。”
边上的秘书显得有点不自在,摸着脑袋嘿嘿一笑,显得有些难堪。
之后,大家一块儿进了屋,许世友热情地招待了王诤。王诤这次到访,不光是为了叙旧,其实还带着些问题需要跟许世友一起商量解决。电话里讲不明白,干脆就直接上门来了。
王诤,他原来的名字叫吴人鉴,1909年在江苏出生。他先在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念书,成绩特别好,毕业后没多久,他又进了黄埔军校,是黄埔军校第六期通讯班的一员。
1929年的时候,王诤带着满满的爱国情怀,直接加入了国民党的第九师,他从最底层的电报员岗位干起。
那时候的王诤心里头琢磨着,想把学到的本事用在国家建设上,给国家出点力。但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的那种官僚习气,王诤就开始犯嘀咕,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走错了路。这下子,他可真犯了难,不知道该往哪儿使劲儿了。
【人生的转折点】
经过一年多的磨练,王诤报务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到了1930年9月,他被调去张辉赞手下继续干报务。就在那一年12月,国民党第一次“围剿”没成功,结果王诤被抓了。
国民党拼命宣传,说咱们军队像猛兽一样,比那些恶霸土匪还要凶狠。王诤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暗自琢磨:我这满腔的理想还没达成,还没真刀真枪地为国家做点事,难道就这么完了?他不愿意啊。
他压根没想到,人家没对他动粗,也没用狠招逼问他,反而是好吃好喝地款待他,心平气和地跟他聊天。跟他讲了我军的那些想法和政策,还问他心里怎么想的,是想跟着我们一起打敌人,还是想直接回家去。要是想回家,就给路费;要是想留下,那就直接加入队伍,以后得守我军的规矩。
王诤这时候心里一亮,他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队伍,当下就决定不走了。打那以后,王诤这个名儿就成了吴人鉴的新身份,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给家里人带去不必要的困扰。
这个抉择,让王诤之后的人生道路来了个大转弯,也让他如愿以偿地为国家出了力。
【用半台机器,立大功】
王诤没来以前,咱们军队还没见过无线电台长啥样。那时候,全靠人力跑来跑去传话,一不小心就可能泄露机密,而且信息传递速度超慢。后来打下了敌人的阵地,在缴获的战利品里,我们发现了台机器,但多数人瞅着它直犯懵,压根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儿,有啥用。
不过王诤心里清楚,虽说这东西有点破损,基本上只能算半台无线电了,但要是修一修,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1931年的时候,蒋介石在头一回“围剿”没成功后,他又重新组织力量,再次出手。这回,他一口气拉来了大约20万的兵马,一共18个师的规模,动手就攻打过去。
不过,有那么一支部队,士气低落得很,连士兵都开始溜之大吉了。为了防止被人偷袭,他们赶紧发电报给何应钦,想跟其他部队合并。巧的是,这封电报被王诤用他那半拉子无线电给逮住了,他二话不说,就把这事儿跟上级讲了。
国民党原本打算从两边同时进攻,想给我军来个突然袭击,没想到被子士气更是跌到了谷底,只能不停地往后撤退,节节败退。
我军赢得了一场大胜仗,还顺手搞到了好多厉害的打仗装备,其中就包括一台无线电。这次能赢,全靠我们截获的那条重要消息,它可是帮了大忙。王诤嘛,就因为那半台无线电,功劳可大了去了。
打完这仗后,咱们军队意识到了无线电有多关键,所以就让王诤着手去培养更多的无线电操作人员。
他琢磨着,要是每个师都能配上一台无线电台,那以后碰到啥急事大事,就能立马通上话了。
【你用生命保护无线电台,我们用生命保护你】
我军第一次拿到无线电那会儿,王诤一眼就瞧出那玩意儿坏了。虽说还能凑合着用,但有些功能就是修不好。后来吧,咱们从国民党那儿陆陆续续又搞到了好多电台,每次一拿到新的无线电,大家都高兴得跟捡了宝似的。
咱们军队的无线电设备,大都是缴获国民党军队的,之后我们自己动手修理。要是哪台无线电坏了,跟大部队就断了联系。因为咱们经费紧张,买不起新的,所以碰到敌人袭击,无线电小组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保住无线电台,而不是自个儿先跑。
1934年那会儿,国民党对我们发动了第五次大围攻,我们没能顶住,就踏上了长征这条不容易的路。一路上,国民党军队老想着法子偷袭我们,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国民党的一次袭击让无线电台遭了殃,情况挺危急。王诤眼见无线电要遭殃,二话不说,上去就用身子护住了它。结果,他自己却因此晕了过去。
等其他人赶到时,全都惊呆了。他们这才意识到,无线电固然关键,但会摆弄无线电的人那才叫真的重要。
抢救之后,王诤总算是没事了,就是过湘江那会儿,他走不动,老半昏半醒的。所以,战士们就想了个法子,拿树皮做了个简易小船,让王诤躺上去,然后大家伙儿一块儿推着他,这才过了江。
王诤醒过来后,才明白自己能活下来,全靠那七位战士牺牲了。知道这事儿,王诤眼泪止不住地流,心里头那个恨啊,真想把敌人给宰了。但他也明白,光恨不行,得把无线电搞好,这样才能摸清楚敌人的动静,早点把他们干掉,这才是真正的报仇。
【我军面临被分裂,寻找失联的红二六军团信号】
咱们各个军团开始长征的时候,都从不同的地方出发,所以位置都不一样。这时候,王诤弄的那个简单的无线电台联络站,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1935年,红军在长征路上时,张国焘不同意继续往北走,他心里琢磨着要另外搞一个“领导班子”,想在红军队伍里制造分裂。
那年7月,中央红军想跟红二六团取得联系,但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这样一来,跟红二六团搭上线的重任,自然而然地就交给了王诤。
王诤没日没夜地搜寻红二六团的无线电波,每天都要处理海量的信号。他一条一条地认真甄别,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36年1月份的一天深夜,靠着自己多年锻炼出来的直觉,感觉这回终于逮到了红二六团的信号。不过,还得再确认一下才行。
他赶紧告诉对方自己是谁,没想到,那还真是红二六团的暗号,红二六团那边也立马回了话。王诤心里那个激动啊,差点儿没忍住跳起来,可算是联系上了!红二六团说他们会尽快和中央红军碰头。
1937年那会儿,抗日战争打响了,王诤琢磨着得多搞点敌情消息。他就动手建了个情报网络,这网络以延安为中心,然后像大树一样分出好多条路,每条路上又能再分小岔道。这一层一层的情报路线,全是王诤自己动手一点点搭起来的,说起来,跟咱们现在用的那种思维导图还挺像。
要做思维导图,可能就是找些资料,动手画一画就完事了。但要是建情报网,那就不一样了,它能捕捉到更多重要信息。王诤得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敌人地盘。就是在这种艰险环境里,咱们的情报网还是建得特别到位。而且啊,这情报网还得不断更新,不是说建好了就万事大吉,可以撒手不管了。
王诤面对那样的状况,为了把无线电站做大做强,不停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无线电技术的新手。他琢磨着,单靠自个儿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可要是大家伙儿一块儿上,那力量可就大了去了。
王诤一直在使劲儿,我军的无线电团队就越来越牛了。他搞起来的无线电情报网,现在收到的情报也越来越多。
无线电信号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们能收到多少电报。所以,不管是我方还是敌方,都特别留心无线电信号的情况。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避免被对方偷袭,另一个是想抓到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这活儿可不是朝九晚五那么简单,因为根本停不下来,啥时候来任务都不稀奇。干这行,得特别有耐性,还得心细如发。王诤呢,不光能做到这些,他还特别会琢磨事儿,判断也准。
【抗美援朝】
从1950年起,咱们国家派了好多战士去帮朝鲜。这场仗啊,不是在咱们国内,而是在朝鲜打的。抗美援朝打赢了,这就像是咱们国家又拿了一枚特别牛的勋章,证明咱们能打败那些强国。
但那段时间里,战场上好多英雄都牺牲了,好多战士为了赢这场仗,流了好多血。另外,敌人老干扰我们的无线电台,战士们再怎么拼命也解决不了。这时候,王诤又被派去攻克这个难关。
碰到以前从未碰上的难题,王诤一点儿也没乱,他先自己动手瞧了瞧被干扰的那摊子事儿。虽说以前没见过这阵仗,但无线电那点门道,也就那么回事儿。
首先,遇到干扰时,咱们得想办法挡住它,这其实不难。王诤他就想了个招,做了个防干扰的小玩意儿。他这动手做东西的能力,还是在以前反“围剿”那会儿锻炼出来的。
另外,敌人能捣乱我们的无线电通讯,关键是他们找到了我们的无线电信号频率。要是我们时不时换个发射频率,那问题就好解决了。
从那以后,我军无线电通信就变得特别顺畅,敌军再也没有来捣乱过。
王诤没上前线跟敌人直接干架,但他抓到的那些关键情报,个个都是重量级的,比得上成千上万的士兵。他在无线电台干的活儿,那真是没人能比得上。
【击退敌人的侦察机】
新中国一建立,炮火纷飞的战斗是没了,可另一种没枪没炮的战争,却静悄悄地来了。
六十年代开始,咱们国家经历了一场大战的洗礼后,下定决心要造出属于自己的“杀手锏”。但这可是国家的大秘密,得捂得严严实实的。可没想到的是,国民党那边一而再、再而三地来盯梢,找麻烦。
王诤给秘密基地在地表装了一套防偷听设备,这让国民党没法子搞破坏。所以,他们就动用了美式侦察飞机,飞到天上头去搅局。
这事儿真没法忍,王诤拉上了那会儿最牛的电子技术大牛们,一块儿琢磨怎么打下那架侦查机。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把那架侦查机给干下来了。
不过,国民党还不肯罢休,他们接着派出了美式改良侦察机。但这架飞机也被打了下来。从那以后,只要看到侦察机,我方就打下来,不管它来多少次,都是同样的结果。这样连续打了五次之后,国民党终于认输了。
那时候,国民党靠着美国的高科技帮忙,但王诤懂无线电,他想办法把国民党的侦查给破了。这场比拼,没动一枪一炮,国民党又输了。
1973年起,王诤亲力亲为,走遍全国各地的研究机构,深入摸底调研。他花了两年多,把这些地方的研究状况都搞得一清二楚。后来,在他的推动下,成功建起了地球站,这样一来,信息传递就变得更加顺畅了。
1978年的时候,王诤身体垮了。想来是工作太拼命,没顾上照顾好自己,就这么给搞垮了。反正呢,以前那个处理无线电台啥问题都不在话下的王诤,这回碰到生病这事儿,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1978年8月13日,王诤走了,他精彩的一生就此画上句号。这回,他彻底告别了挚爱的无线电领域,那个他倾注心血构建的防监听系统,还有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王诤是电子通讯领域的领头羊,在那个信息很难流通的时代,他靠着对无线电的痴迷,还有满心的激情,推动中国无线电通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就算跟当时科技领先的美国比起来,也是毫不畏惧,表现得非常出色。
可能战场上指挥若定的将军数不胜数,但要说到搭建无线电站,推动中国通讯技术大步向前的,就那么一位,王诤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