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虐童致死案”继父死刑生母死缓,其实生母更该判死刑
2025年4月28日,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10岁男孩被生母继父虐待致死案”作出一审判决,继父王某某被判处死刑,生母谢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一结果如巨石投入舆论的深潭,激起千层浪,尤其是对生母谢某某的量刑,遭受诸多质疑。
从法律层面来看,法院的判决有其依据。检方以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起诉二人,法院认定他们构成共同犯罪且均为主犯 。在量刑时,考量了王某虎主导犯罪、掩埋尸体、胁迫谢某某报假警等情节,认定其主观恶性更深,所以判处死刑;而谢某某虽参与施暴,但可能存在受胁迫程度及过往被家暴经历等因素,因此被判处无期徒刑。法律量刑追求证据支撑下的精准与公正,从卷宗和证据出发,试图对每一个犯罪情节和被告人的罪责进行恰当评判。
然而,当我们从情理角度深入剖析,生母谢某某的罪责或许比继父王某虎更不可饶恕。身为孩子的亲生母亲,谢某某本应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最温暖的港湾,可她却亲手将孩子推向了深渊。在长期虐待孩子的过程中,她不仅没有尽到呵护的本分,反而积极参与其中。每一次举起的皮带、每一下凶狠的抽打,都带着违背人伦的残忍。如果说继父是恶的直接执行者,那么谢某某就是这份恶的纵容者与助推者。只要她尚存一丝母爱,哪怕只是保持沉默,不参与虐待,继父王某虎或许都不会如此肆无忌惮、变本加厉。从孩子的心理层面来讲,来自生母的伤害更是毁灭性的,当孩子在最信任的母亲那里都得不到爱与保护,内心的绝望可想而知。
回顾案件细节,孩子长期遭受非人的折磨,全身多处软组织坏死、左手掌骨粉碎性骨折,最终在长时间的殴打中因创伤性休克死亡。在这个过程中,谢某某作为母亲,目睹孩子的痛苦却无动于衷,甚至亲自参与暴行,其行为突破了人伦底线,让公众难以接受她仅被判处无期徒刑。在人们朴素的情感认知里,“虎毒不食子”,亲生母亲伤害孩子的行为比外人的伤害更让人难以释怀。
在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此类案件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是必然的。这不仅关乎个案的公正审判,更关乎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态度与决心。法律虽然在不断完善,对虐待儿童等行为的惩处力度也在加大,但在类似案件中,如何平衡法理与情理,如何更精准地对违背人伦的犯罪行为量刑,仍需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希望这起案件能成为一个转折点,促使法律在守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与爱的环境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