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清官:深受康熙帝赏识,死后数万百姓送行
康熙二十三年春,江宁城万人空巷。白幡如雪的长街上,贩夫走卒与缙绅名流并肩垂泪,送别那位布衣总督。灵柩中仅有一件旧官袍与半罐盐豉,却承载着大清第一廉吏的千古清名。
顺治十八年深冬,四十五岁的山西汉子于成龙踏进广西罗城县。眼前残垣断壁间,六户人家瑟缩在茅棚里——这里连县衙都只剩半堵土墙。他扔掉官靴,与衙役同睡茅屋,每日以糠粥果腹。七年光阴,这位知县亲自教民垦荒,严惩胥吏盘剥,竟使荒县重现炊烟。离任时,壮瑶百姓拦轿泣送,往他行囊里塞进三斤粗盐,这便是全部"贿赂"。
升任黄州同知时,境内盗匪横行。于成龙散开发辫,抹黑面庞,拄着打狗棍混入贼窝。月余潜伏,他摸清匪首作息,某夜突然亮明身份喝道:"本官与尔等同食三月糙米,可知民生疾苦?"这番胆识竟令群盗弃械归田。康熙帝闻奏惊叹:"文官擒贼,古来罕有!"
执掌江南富庶之地时,于成龙反穿羊皮袄赴任。面对接风宴上的山珍海味,他掏出怀中菜团:"有此足矣。"任内裁撤苛捐杂税三百余项,夜巡城郭常见总督衙门灯火彻夜未熄。地方豪强欲赠美婢,却见后堂唯有老妻织布,子侄诵读。
明珠等权臣多次构陷,终不敌民心所向。病逝前夜,于成龙将最后俸银分给旱区百姓。出殡当日,江宁商铺悉数歇业,茶农奉上清明新茶,织娘献出素绢万匹。二十里送葬路上,纸钱如雪纷飞,老儒慨叹:"于青天此去,世间再无这般父母官。"
从边陲小县到江南重镇,于成龙用三十载官涯书写"清慎勤"三字。康熙御笔"清官第一"的匾额,不如民间"于青菜"的绰号更能道尽其人风骨。在贪腐横行的浊世中,这道清流至今仍在史册中潺潺作响,提醒着为官者的本来模样。
网友评论
-
2025-05-08 08:48:14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由于满清持续篡改两百多年的历史,很多罪恶都被掩盖!这些还只是已确认过的真实事件,不信的请自己先查一下有没有这些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