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供给带动健康消费升级

教育 05-05 阅读:1 评论:0

  近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细化完善促进健康消费的十项重点任务。近年来,人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健康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健康消费已成为消费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健康消费是指人们在健康方面的投入,既包括用于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所购买的药品、保健品、医疗服务等费用,又包括预防保健、健身服务、健身器械、健康管理、体育运动、养生服务等健康促进相关支出。大力发展健康消费具有多重价值,既能提高个体健康水平,又能扩大消费需求,还能提升人口质量红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2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培育壮大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作出部署。我国正在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扩大健康消费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国健康消费发展潜力巨大,需要通过提升医疗供给和发展健康产业,分类促进健康消费发展。

  从“治病为主”转向“防治结合”

  我国健康消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2460元,增长16.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2%。我国健康消费表现出消费支出水平低、占比低和增长快等特点。其中,消费支出水平和占比均低于发达国家。具体到健康消费内部结构,我国医疗消费占比高达94.16%,保健消费仅占5.84%,占比远远低于医疗支出。因此,目前我国居民健康消费仍主要集中在“以治病为中心”的医疗救治方面,“以健康为中心”的预防性健康消费偏低。根据预测,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健康消费市场广阔,居民健康消费发展空间巨大。

  健康消费分为基础型健康消费和发展型健康消费。大力发展健康消费,需要区分不同类型健康消费的属性和特征。参考“治已病”与“治未病”的健康促进理念,以“治已病”为中心的相关健康消费,是消费者在生病之后被动产生的消费,称为基础型健康消费;以“治未病”为中心的相关健康消费,是消费者在未生病的条件下主动进行的健康促进投入,称为发展型健康消费。两类健康消费的属性和特征差异,决定了二者的发展逻辑差异。大力发展健康消费,既要更好地保障居民生存发展基础性的基础型健康消费,又要充分满足人民提高健康水平、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型健康消费需求。

  基础型健康消费的主要发展逻辑是需求引致供给。这是以“治已病”为中心理念产生的相关健康消费。基础型健康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健康状况和医疗供给水平,其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较低,促进基础型健康消费的关键在于提升社会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学治疗水平和改善医疗资源供给质量。在消费者健康状况固定的情况下,医疗供给水平和质量影响基础型健康消费。特别是在当前医疗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条件下,区域医疗供给水平和质量显著影响基础型健康消费发展。

  发展型健康消费的主要发展逻辑是供给创造需求。作为以“治未病”为中心理念产生的健康消费,发展型健康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保健产品或服务供给的质量和丰富程度,其需求收入和需求价格都是富有弹性的。促进发展型健康消费的关键在于提升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丰富保健产品或服务种类,提供高质量的有效供给。高质量的保健产品或服务供给能够引领和创造发展型健康消费需求:一方面通过提供新的、多样化的供给内容以及新的供给方式,实现对原有需求的替代;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和产业的升级以及新技术应用和产业融合的供给方式,实现对现有需求的扩展。创新型和升级型保健产品或服务供给分别激发潜在健康消费需求并扩大改善性健康消费需求,进而促进发展型健康消费发展扩张。  

  强化高质量医疗保健产品供给分类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健康意识提升,作为人民美好生活基础需求的健康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这是健康消费增长的需求侧动力。尽管基础型健康消费与发展型健康险消费的主要发展逻辑存在差异,但当前制约二者发展的主要因素都是有效供给不足,即大力发展健康消费的主要制约在供给侧。因此,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医疗供给质量,改善保健产品或服务供给质量是促进健康消费发展的主要途径。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改善区域医疗供给质量,促进基础型健康消费发展。当前阶段,基础型健康消费仍是我国健康消费的主体部分,发展健康消费需要重视基础型健康消费。基础型健康消费主要遵循需求引致供给的发展逻辑。因此,促进基础型健康消费,一方面要改善居民健康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区域医疗供给水平。在改善居民健康消费能力方面,持续普及健康教育,加大健康宣传,改善居民健康消费理念,促进居民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健康理念转变;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加大医保支持力度,适度向农村居民倾斜,提高健康服务保障水平;扩大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项目范围,强化预防观念;鼓励研发更多面向亚健康人群和患病群体的商业保险产品,提高商业健康保障水平。在提高区域医疗供给水平方面,存在供需匹配不够精准,优质健康资源配置城乡、区域之间不均衡等问题,制约着健康消费发展,需要依据人口流动和健康消费需求,动态调整医疗资源供给配置;高质量的医疗需求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医疗服务供给,导致医疗供需结构性错配,抑制健康消费发展,应提升研发投入和人才培育水平,加大对健康领域科技专项的支持力度,促进医疗供需匹配。(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