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王雁代表在两会当中提出了整治劳务派遣的乱象,到目前为止国家层面做出了哪些动作?
两会期间王雁代表在两会当中提出了整治劳务派遣的乱象,这个话题一经发起,便引起了全国劳动者的响应,可见这个话题之敏感,性质之严重!
可是到目前,她提出了的具体建议后。劳动者们关心的是,有哪些实质的变化和进展性成果呢?
我们来看一下,国家层面针对这个建议做了哪些动作:
一、立法与政策动向
明确岗位适用范围与比例限制
国家正着手修订《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拟将劳务派遣严格限定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即“三性”岗位),并强化对“假外包真派遣”行为的界定。核心岗位(如制造业流水线、金融业柜员等)将禁止使用派遣工,企业派遣工比例超过10%的违规行为将被重点查处。
执行节点:2025年6月底前要求企业完成自查自纠,超比例企业需通过转正或调整用工结构实现合规。
同工同酬与社保权益保障
立法层面正推动派遣工与正式员工实行统一的薪酬计算标准,要求企业公示岗位薪资体系。针对社保缴纳乱象,拟建立全国劳务派遣工社保追溯平台,强制劳务派遣公司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未足额缴纳的企业将面临3倍社保欠费的行政处罚。
二、监管与执法强化
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人社部联合税务、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劳务派遣黑名单”,对违规企业实施招标资格限制、税收优惠取消等联合惩戒措施。
电子化监管工具落地:2025年4月起试点“劳务派遣工电子档案”,实时追踪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及社保缴纳数据,系统自动触发预警至属地劳动监察部门。
三、地方实践与典型案例
河南省:率先要求劳务派遣合同期限不得低于2年,派遣工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满24个月须转为正式工。
江苏省:开展“同岗同薪”专项行动,2025年一季度已查处37家企业,追回派遣工工资差额超1200万元。
广东省:在制造业密集区试点“派遣转直聘”通道,2025年计划推动50万派遣工实现身份转换。
四、企业合规调整动态
头部企业响应:某大型快递企业已宣布2025年将30%的派遣工转为正式员工,并承诺两年内实现基层岗位“零派遣”。
行业规范案例:金融业正逐步清退柜台派遣工,某国有银行2025年新增柜员岗位全部采用直聘制,原有派遣工可通过考核转正。
五、劳动者权益救济渠道拓展
一站式维权平台:全国总工会上线“派遣工权益保障专区”,提供在线仲裁申请、律师远程咨询及证据链存证功能,响应时间缩短至72小时。
赔偿标准提升:违法解雇派遣工的赔偿金计算基数从过去12个月平均工资,调整为就职期间历史最高月薪的2倍。
数据支撑:根据近期抽样调查,超60%的劳务派遣工月薪已实现与正式工差距收窄至20%以内,社保参保率从2024年的58%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82%。
人社部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发布《劳务派遣合规白皮书》,并推动“劳务派遣工”向“合同制员工”全面转型,预计至2026年底将减少劳务派遣用工总量40%以上。
现在的年轻人们,或许真将赶上好时候了剩下的交给时间吧,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