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济世 李善人 传承传统文化 医助有缘人

推荐 05-12 阅读:0 评论:0

在豫西伏牛山深处的青瓦镇上,一座朱漆斑驳的中医馆门楣上,"杏林春深" 的匾额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醒目。这里住着远近闻名的中医世家传人李善人,他用六十年光阴诠释着 "医者仁心" 的真谛,在方圆百里留下了无数温暖人心的故事。

李善人的祖父是清末民初的一代名医,曾在战乱中设立粥棚救济灾民,用祖传秘方治愈过不少疑难杂症。父亲临终前将记载着七十二种秘制膏方的泛黄手札交到他手中:"医道当以救人疾苦为念,莫为钱财折腰。" 这句家训成了李善人毕生遵循的准则。

1965 年寒冬,邻村李老汉的孙子高烧不退,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李善人背着药箱翻山越岭二十里,不仅分文不取,还把身上仅有的两块红薯留给了孩子。从那以后,他坚持每月初二、十六在医馆门前支起义诊棚,为贫困患者免费诊疗。有人劝他:"您这是在做赔本生意。" 他总是笑着说:"药材有价,人命无价。"

夏季暴雨成灾,青瓦镇突发泥石流。李善人带着儿子儿媳连夜冒雨转移伤员,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一位被落石砸断肋骨的老人疼得直不起腰,他跪在潮湿的泥地上为老人施针,膝盖磨出了血泡也浑然不觉。

李善人深知,要让中医济世精神代代相传,必须培养德才兼备的后继者。他创办 "青瓦中医传承班",招收家境贫寒但热爱中医的年轻人。学生们跟着他上山采药、辨认药材,学习《黄帝内经》时,他总是强调:"学医先学做人,处方先处良心。"

李善人的善举早已超越了行医范畴。他资助村里的留守儿童上学,为孤寡老人修建新房,甚至自掏腰包修建了一座便民桥。2023 年重阳节,他将自己获得的 "全国中医药传承贡献奖" 奖金全部捐出,设立 "青瓦助学基金"。有人问他:"您这么做图什么?" 他指着医馆墙上的 "大医精诚" 匾说:"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比金子珍贵。"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

从医六十载,李善人用仁心仁术在伏牛山间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他的故事像山间清泉般纯净,如老茶树般醇厚,让人们看到了传统中医文化中最温暖的底色。当我们在这个纷繁世界中追寻精神坐标时,李善人的坚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医者仁心的永恒价值。

李善人的善举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舞正所谓医助有缘人。他的义行感染了天津卫的许多人,一些富商乡绅在他的带动下,也纷纷加入到慈善的行列中来。或出资救济,或参与义学的管理,或为受灾百姓提供住所。在那个艰难的时代,李善人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善良与温暖的风尚。

虽然李善人早已故去,但他的故事却在天津卫代代相传。人们口口讲述着他的善举,铭记着他的恩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善良的力量,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激励着后世的人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心怀善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