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 瓜子大王被困在存量时代

财经 04-25 阅读:0 评论:0

海闻社观察 磕瓜子的人都少了。

洽洽食品正在经历一段相当艰难的时光。

根据公司4月24日披露的业绩,去年全年,洽洽食品实现营业收入71.31亿元,同比增长4.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9亿元,同比增长5.82%;基本每股收益1.676元。

看起来似乎恢复得还不错?

但同日还发布了公司的一季度报告,今年前三个月,公司营收只有15.71亿元,同比下滑13.76%,净利润更是暴跌67.88%,为7724.78万元,内需的萎缩对恰恰的影响比想象中还大。

图源:公司公告

作为连续5年全球销量第一的瓜子品牌,恰恰已经成立了26年。

当时,瓜子不算一个很好的赛道,因为瓜子相比其他坚果,更容易发霉,保质期短于是也更难赚钱。但也正是那一年,恰恰的创始人陈先保发明了“煮制+牛皮纸包装”的工艺手法,一下子就抢占到了市场。

2001年,恰恰瓜子的市占率已经稳居第一,当时不少消费者一说起瓜子就能想起恰恰,是当之无愧的瓜子的代名词。

但很显然,如今公司的境遇早已没有当年的辉煌。这其中有大环境下行周期到来后人们消费较为保守的原因,也有大家的零食选择更丰富之后,嗑瓜子的人就变少了的缘故。

当前,恰恰的成本压力也着实不低,瓜子的成本主要来源于葵花籽的采购,但随着国内葵花籽产区近年来的减产,葵花籽采购价有所上涨,公司的毛利率多少也受到了影响。

渠道方面的变化,也是冲击恰恰经营的一大因素。

2024年,国内坚果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增速维持在10%-15%,但行业集中度极低。比较知名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与洽洽食品市占率都不到5%。

在这种情况下,近几年的坚果零食往往互联网特征明显,比如三只松鼠等公司对线上淘宝、抖音等渠道依赖性相当强。相比之下,恰恰的渠道构成仍然相对复古,线上增速并不高,反而高度依赖于线下经销商。

资历更老的恰恰确实在线下渠道的根基更深,但当前的问题是,线下传统商超的需求是萎缩的,而新消费模式下的服务式商超或零食量贩店对货架上架要求相对较高,并且正在逐步加强对定制化产品与自营品牌的培育,恰恰的线下优势越来越被弱化。

加上零食行业,主要消费群体一定是相对年轻化的。但相比瓜子,年轻人肯定更爱吃辣条、小鱼干这类辣味零食,坚果还是相对太传统了,不太能刺激年轻人的味蕾。加上作为一个老品牌,年轻化运营不够熟稔,营销也很难走进年轻人的心,比如公司此前就推出过联名奥特曼IP的儿童坚果礼盒,但反响平平。

如果抛开恰恰的其他坚果业务,只看主营的瓜子赛道,其实也有不小变化。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4年家庭装零食客单价下降9.8%,复购周期延长至23天,也就是说,愿意为包装瓜子付费的越来越少了。那在腰包相对羞涩的情况下,真爱瓜子的人怎么吃瓜子?答案是选择散装的。

考虑到这个现象,恰恰的选择是反其道而行,进一步推动高端瓜子“葵珍”的发展,一斤能卖50元以上。在这方面,恰恰还是有所收获了,至少榴莲瓜子等奇特品类,出乎意料的挺受欢迎。

2024年,洽洽食品进一步规划了未来3~5年的战略,表示要寻找第三增长曲线。备选的方案有坚果乳、薯片、花生和豆类等。当然,想要从这些赛道中卷出优势其实还是比较难的,这些赛道基本是一些细分龙头的基本盘,而其他全产业布局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建成则更成熟,可能是和瓜子形象绑定的恰恰无法比拟的。

在存量博弈但品类丰富度堪称激烈的当下,躺在品类红利上赚钱的时代已然终结。虽然公司还可以选择出海,但考虑到吃瓜子的国家其实不多,很难后天建成饮食习惯,公司的出海只能舍弃优势最大的瓜子而选择其他赛道,相当于在新的市场和别人的长处碰撞,其实挺尴尬的。但恰恰也没办法去思考更多,转型已经刻不容缓了,如果不能重新定义新的瓜子消费场景,公司过去积累的优势只能逐渐被消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