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韩爱晶问为何背着毛主席打百团大战,彭德怀怒斥:打电报了嘛

历史 04-29 阅读:14 评论:0

【前言】

1967年,彭德怀元帅的命运出现了重大转折。此前他被强制调回北京,但这一年情况急转直下,他成为了公开批判的对象。

7月19日,彭德怀元帅正在专注撰写自传时,突然接到通知要去参加一个会议。他抬头询问工作人员:“会议内容是什么?需要带纸笔吗?”然而,这次会议并非寻常的政策发布或问题讨论场合……

【彭德怀:我对毛主席有很深的感情】

在会议现场,彭德怀元帅被要求回应一系列质疑,然而他所提出的诸多论点缺乏实质性证据,显得颇为荒诞。

谈及百团大战时,有人曾向彭德怀元帅提出疑问:“这场战役的初衷是什么?”彭德怀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

那人接着问道:“听说百团大战事先没向毛主席汇报,后来挨了批评,是真的吗?”

彭德怀元帅对未经毛主席批准而遭到批评一事持有异议。他回应道:“这说法不准确。我们确实发了电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还回电表示赞赏,提到‘百团大战非常鼓舞人心,类似行动是否能在山东其他地区再开展一两次’。”

彭德怀元帅提到毛主席发来了贺电,在场的调查人员一时间都愣住了,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韩爱晶突然跳出来指责彭德怀,说他在华北地区搞分裂,擅自发动百团大战,没跟主席商量,结果暴露了咱们的军事实力,把鬼子引到了根据地,给咱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看到韩爱晶歪曲事实,彭德怀元帅顿时怒火中烧,立即打断了他的发言,并再次重申了自己曾向毛主席发送电报的内容。

韩爱晶话锋一转,提到庐山会议,要求彭德怀元帅承认自己曾怀有野心并反对毛主席。彭德怀元帅立即反驳:“我从未有过野心,我始终支持毛主席,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

彭德怀性格直率,从不拐弯抹角,有什么想法都会直接表达,这种坦率的性格赢得了毛主席的信任。有一次,毛主席甚至当面告诉彭德怀:“可能你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彭德怀听到这句话后深受触动。其实,自从在井冈山结识毛主席以来,彭德怀就对他充满敬仰。在重要关头,彭德怀总是毫不犹豫地采纳毛主席的正确主张。

毛主席对彭德怀的才能十分认可,并对他抱有极大信任。在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彭德怀指挥部队成功击退了敌军的骑兵追击。为了表达对彭德怀的赞赏,毛主席专门创作了一首六言诗,题为《给彭德怀同志》。诗中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彭德怀的英勇形象和他在军事上的卓越能力。

在阅读这首诗时,彭德怀感受到了毛泽东的深厚情谊。然而,他仍然谦虚地建议,将诗中的“彭大将军”改为“英勇红军”。

在彭德怀的军事指挥生涯中,他通常同时担任司令员和政委的双重角色,仅有八路军副总指挥一职例外。此外,他还会配备若干副司令员和副政委来协助工作。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北平与天津,全面展开对中国的侵略行动。在日军的控制下,占领区的民众陷入了极度艰难的处境,遭受了日军的残酷压迫与欺凌。

8月22日,国共双方达成一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批准设立总指挥部。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重要指令。根据命令,原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以及西北红军等部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时,红军的原前敌总指挥部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更名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在这次改编中,朱德被任命为总指挥,彭德怀则担任副总指挥职务。这一重大调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毛主席点头后,共产党随即公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要内容包括:1.坚决反对日本侵略;2.全面动员军事力量;3.发动全体民众参与;4.革新政府结构;5.制定对抗日本的外交策略;6.实施战时财政和经济措施;7.提升民众生活水平;8.推行抗日教育;9.清除内部叛徒和亲日分子,确保后方安全;10.促进各民族共同抗日。

很快,八路军部队陆续出发,挺进山西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交锋。经过数年的顽强抵抗,八路军不仅在华北地区牢牢扎下根基,还逐步扩充了自身力量。

蒋介石在抗日问题上态度并不真诚。对于投靠日军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和将领,他仅仅停留在口头谴责的层面。尽管他安排了一些暗杀行动,但这些举措大多是表面功夫,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然而,在对抗共产党的问题上,蒋介石表现得异常积极。他不惜从抗日前线调离国民党军队,与汉奸和日军联手,频繁策划并实施了多次针对共产党的行动。

在1939年末到1940年初这段时间,国民党在华北地区发动了首次大规模的反共行动,调遣大批部队对山西新军和八路军进行了全面军事打击。与此同时,日军也抓住这一时机,开始实施所谓的“囚笼政策”。

面对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双重围剿,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一时期,八路军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处境极为艰难。与此同时,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机关在陕北的日常生活也面临严峻挑战。

日军为削弱中国军民的抗日意志,采取了全方位压制手段。他们不仅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还加大了军事打击力度,同时展开政治诱降攻势。这些措施使得中国抗战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国民党内部,部分人员开始动摇,对抗战胜利的信心逐渐减弱,妥协投降的倾向日益加剧,形势异常严峻。

1940年7月,面对严峻的抗战形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了《中共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这一宣言旨在应对当时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并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敌。

按照中央的部署,八路军总部决定实施早已策划好的正太铁路破坏行动,以挫败日军的战略意图。

在向八路军各部队发出战斗指令后,相关部署方案也同步上报给了中央。毛主席审阅电报时,认为这不过是游击战中常见的战术安排,不涉及重大战略决策,因此未作具体批示。

彭德怀最终未能得到中央的重新任用。聂荣臻后来回忆道:“破坏正太路或平汉路,在游击战中是很常见的行动。这几乎是我们的常规任务,算不上什么战略层面的决策。这类作战方案,军委通常不会提出异议。”

根据上级下达的作战指令,各作战单位随即展开了战前部署工作。各部队按照既定方案,迅速进入战斗准备状态,有条不紊地执行各项战前任务。从武器装备的检查到后勤物资的调配,从战术演练到通讯联络的测试,所有准备工作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每个作战单元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目标,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应对预案。各级指挥员深入一线,实地检查战备落实情况,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最佳状态。随着准备工作的推进,部队整体战备水平不断提升,为即将到来的作战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0年8月8日,八路军总指挥部由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合签发了两份重要文件,分别是《战役行动命令》和《破击战术之一般指示》。这两份文件明确部署了针对正太铁路的军事行动,参与作战的部队规模保持22个团不变。文件特别指出,此次作战的核心任务是对正太铁路实施破坏行动。

8月20日晚上8点,八路军总部下达指令,正式启动对正太铁路的进攻行动。参与此次战役的22个团,主要集中力量对正太铁路进行破坏,这是整个行动的核心任务。

华北地区的日军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要道接连遭到爆破袭击,爆炸声此起彼伏。随着战斗持续,我方取得的战果不断累积。面对这一形势,日军方面迅速调整策略,加派兵力加强了对交通设施的保护。

随着战局的发展,八路军投入的兵力持续增加。在统计参战部队时,数量已经达到105个团。向中央汇报战况时,大家在讨论如何命名这场战役。彭德怀提议:“既然参战部队超过一百个团,干脆就叫百团大战吧!”

在得知实际参战部队数量远超最初上报的近五倍后,毛主席从全局战略考虑,意识到过度宣传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百团大战时特别提醒道:“当前阶段仍属于游击性质的反击行动,不宜将其定义为大规模战役进攻。”

随着战事推进,日军不断增派部队,对八路军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报复性清剿。面对这一局势,八路军总部迅速制定了应对方案,部署了反清剿作战行动。

在这场反扫荡战役里,日军冈崎部队凭借精良装备持续推进。10月25日,冈崎大队长带领600多名士兵突袭黎城县东南方向的黄崖洞区域。驻守该地的警卫连未作抵抗就擅自撤离了阵地。

彭德怀得知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就在附近时,怒火中烧,立刻下达命令:“连长擅自离开岗位,必须执行枪决!”

彭德怀迅速从麻田调集主力部队增援。经过八路军连续三天两夜的激烈战斗和顽强阻击,冈崎大队最终被迫撤回关家垴的据点。

10月29日夜间,彭德怀发布作战指令,要求彻底歼灭冈崎大队。他明确指示129师全体部队于次日凌晨4时对关家垴地区发起全面进攻,务必全歼冈崎大队,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日军。他特别强调,如有部队让敌人逃脱,将按军法严惩。

关家脑地形险要,防御优势明显。尽管我军多次发起进攻,但始终无法彻底消灭冈崎大队,且付出了惨重代价。

陈赓观察到前线伤亡惨重,立即拨通电话向彭德怀汇报:"当前阵地位置对我们很被动,能否让冈崎部队先撤离山区,我们换个更合适的地方设伏打击?"

陈赓话音刚落,彭德怀立刻回应:“兄弟,如果让鬼子跑了,再想逮住他们可就难了,咱们得在这儿把他们一锅端了!”

陈赓听了彭德怀的指示,不禁担忧地说:“再这么打下去,损失太惨重了!部队都快打没了。”但彭德怀态度坚决,毫不退让:“就算拼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攻下关家垴!”陈赓追问:“要是现在把部队拼光了,以后靠什么打仗?”彭德怀干脆地回应:“打光了就给你补充新兵!不能打硬仗的队伍,留着也是白费!”

见彭德怀态度坚决,陈赓急切地表示:“这种作战方式,我不同意!”彭德怀果断回应:“你可以保留意见,但命令必须服从!”话音刚落,彭德怀便挂断了电话。

后续的进攻进展依旧不理想,部队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刘伯承来电建议撤军,彭德怀却坚决反对。他态度强硬地表示:“如果拿不下关家垴,我就取消129师的编制,不管级别高低,一律严惩!”

在成功歼灭冈崎大队主力后,彭德怀发现日军的增援部队正在迅速接近,于是果断下令部队撤离战场。

毛主席对百团大战的评价是既有赞赏也有指正。他特别对这场战役的宣传方式表示认可。

这种宣传方式,反而暴露了我们的实力,让日本侵略者重新评估我们的力量,导致敌人集中兵力对付我们。同时,蒋介石也因此更加警惕。你提到有100个团参战,他立刻就慌了。他一直有个心结,担心我们在敌后壮大力量。在他看来,我们的发展就是对他地位的威胁。

在回顾百团大战时,彭德怀承认了自己的几个失误。首先,他误判了日军的进攻方向。其次,这场战役过于展示了我方的实力,导致敌人警觉并加强了对华北特别是抗日根据地的攻势,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民众损失。再者,彭德怀在指挥上显得有些冒进,连续一个月的破袭行动没有给部队留出休整的时间。他总想找机会一举歼灭敌军一部,但这种策略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第129师遭受了较大的伤亡。

1941年1月2日,日伪军队开始撤离行动,并于当月24日完全撤回了原有驻地。尽管如此,日军在扫荡过程中为发泄仇恨,对我抗日根据地周边地区进行了残酷屠杀,导致超过6000名无辜平民遇害。

目睹日军的暴行,彭德怀心中燃起熊熊怒火。在后续的战役中,他更加坚定地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大量歼灭日军主力的战略方针。通过有效打击敌人,彭德怀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功绩永载史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