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奥本海默》居然与十二位中国科学巨匠时空交汇
众人期待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力作《奥本海默》终于上映了。这部电影果然没有失望,在故事、结构、节奏、视觉、音乐、表演、台词、深度等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卓越,可谓近些年诺兰乃至美国最优秀的电影之一。
电影围绕“原子弹之父”、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真实传记故事,通过奥本海默的原子弹科研历程、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审查以及斯特劳斯的内阁听证三条线展开剧情,将原子弹的诞生故事与二战背景与冷战前期的美式民主、自由、科学、政治、战争、爱情、友情进行了精彩呈现和深度思考,直至将人物融入哲学、道德与责任的破立与升华。
电影《奥本海默》是以奥本海默在剑桥大学实验室的学习展开故事的。1904年出生的奥本海默在就读剑桥大学之前,于1921-1925年在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并在此期间获得了物理学的研究生资格。在同一时期,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于1920年取得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学士学位后进入了哈佛大学,并于三年后取得了博士学位,早于奥本海默从哈佛大学毕业。虽然叶企孙和奥本海默应该是没有真实的线下交集,但两人在当时恰好处于同一个校园与时空。
在电影中,从事核聚变研究的爱德华·泰勒因得不到奥本海默的支持,最终只能寻求斯特劳斯的帮助。而这位泰勒正是后来的“氢弹之父”。
杨振宁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在该校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就读研究生(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读。1944年,杨振宁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依靠以庚子赔款设立的奖学金前往芝加哥大学就读博士学位,其论文导师正是泰勒。1947年,成功完成曼哈顿计划的奥本海默担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
2年后,从芝加哥大学毕业的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了研究员。同年,杨振宁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尽管杨振宁于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但他始终不忘回报祖国。1971年,他参加了保钓运动,并成为了华裔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第一人。1974年,他推动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复旦大学的合作。1975年,杨振宁建议周总理和小平同志引进《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权。这本刊物即《环球科学》的前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本版权合作的期刊。1978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建立成立了中科大首期少年班。之后至今的数十年,杨振宁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人才的培养。杨振宁不仅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还在1979年和1981年分别获得了费米奖和奥本海默奖。如今的杨振宁,已成为当今物理学界的第一人。
在《奥本海默》中,青年科学家大卫希尔对斯特劳斯发起指控,致使其最终未能进入内阁。大卫希尔的老师,正是电影中奥本海默去拜访实验室时攀谈的科学家恩里克·费米。费米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领奖之后,费米趁机携全家逃离了纳粹意大利,去到了美国生活。在配合奥本海默完成了曼哈顿计划之后,费米选择到芝加哥大学任教。一年后,李政道在我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的推荐下,去到了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并师从费米。毕业后,李政道受奥本海默邀请,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与杨振宁成为了同事。
在电影中,奥本海默将很多研究人员的妻子列入后勤人员,其中还有一部分直接成为了曼哈顿计划的科研人员。但还有一名华人女性科学家,直接就是奥本海默邀请的科研人员。吴健雄于1940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前往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原子弹重点研究实验室进行研究。1944年,吴健雄受邀参加了曼哈顿计划。在美国“曼哈顿计划”中,吴健雄主要参与浓缩铀的制造工作,并负责辐射检测的一些研究工作,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难题。1954年,吴健雄加入美籍。1957年,吴健雄与她的团队成功应正了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正确性。1963年,吴健雄在物理学史上第一次由实验定实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证实了β谱形状的源效应,澄清了早期β衰变理论中的一些错误,支持了费米理论。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于1938年至195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曼哈顿计划之后,奥本海默于1945-1947年于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奥本海默与钱学森也在此期间有时空上的交集。钱学森始终心系祖国,于1948年退出了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以为回国扫清障碍。1949年新中国建国,国际形势发生改变,钱学森回国之路变得艰难。此时,麦卡锡主义运动发起并形成了风暴,钱学森因此被软禁。直到1955年,麦卡锡主义破产后,钱学森在国家的几经斡旋之下,终于得以返乡,并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伟长是我国最优秀的物理学、力学、应用数学家之一,关于他的传奇毋庸赘述。钱伟长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曾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之后,其赴美深造,并于1942年获得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理学博士学位。1942-1946年,钱伟长与钱学森一起于加州理工学院任职,和奥本海默在1945-1947年的任教时间重合。1946年,钱伟长提前结束了在加工理工学院的教职,幸运地在麦卡锡主义运动兴起之前回到了国内,在清华大学任教。钱伟长直接推动了中国当时的教育机制与教育理念改革,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力学系,并曾担任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大学校长。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和奥本海默有过时空交集。在奥本海默受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前,华罗庚已经于先一年的1946年9月赴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交流访问。后来,他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短暂工作至1948年。1948年,华罗庚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归心似箭,于1950年2月携家人返回祖国,投身教育与科研事业。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华罗庚当选为理事长。1952年7月,华罗庚在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下创立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担任了首任所长。
马克斯·玻恩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电影中,玻恩曾建议奥本海默离开剑桥,到哥廷根大学深造。后来,奥本海默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在哥廷根大学迅速成长。1933年,纳粹上台后,玻恩因为犹太人身份被希特勒迫害,无奈转道英国成为了英国公民,在剑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任教,直至退休。玻恩一共有4名中国学生,后来都成为了中国顶尖的科学家。彭恒武是中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38年,彭恒武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并师从玻恩,并获得了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1年,彭桓武被玻恩推荐到薛定谔领导的理论物理所工作,还帮助量子化学的创始人之一W.海特勒进行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
程开甲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
黄昆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也是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在燕京大学就读期间,他对新兴的量子力学十分痴迷,完成了《海森堡和薛定锷量子力学理论的等价性》论文。
11、玻恩与杨立铭
杨立铭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1944年,杨立铭通过留学生考试,1945年被公派到英国学习。1946-1949年,杨立铭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便是玻恩。之后,杨立铭在爱丁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多年。1951年,杨立铭回国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后被调到北京大学物理系,讲授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群论和原子核理论。为了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他和于敏合作,撰写了《原子核理论讲义》,在50年代末举办了全国核物理讲习班。玻恩一共有4名中国学生,彭恒武、程开甲、黄昆和杨立铭。他们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彭桓武、程开甲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黄昆、程开甲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周培源是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周培源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24年,他因成绩优秀,并选派至芝加哥大学数理系继续学习。2年后,他分别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并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第一位中国博士。他先后从师贝德曼和贝尔。1928年,周培源师从沃纳·海森堡,从事量子力学研究。海森堡即电影中与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家们对立的,在德国研究原子弹的犹太人科学家。
1936年,回国多年后的周培源根据清华大学的相关休假规定,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并参加了爱因斯坦亲自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从事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培源回国返乡,并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以科学拯救祖国危亡,并转向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1943-1946年,周培源前往加州理工学院从事湍流理论研究。在此期间,奥本海默也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1947年,周培源回国并在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周培源在北京大学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还领导建造了北京大学直径2.25米的三元低速风洞,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科学史存在着巨大的沟壑。然而,当我们借着电影《奥本海默》上映的机会来梳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前辈们一直以国家为己任,与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创造了大量的科学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享有重大的声誉。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推动着中国科学的进步与民族的振兴。
作为一部内容丰富且颇具创新的传记片,《奥本海默》值得所有喜欢电影的观众去一睹为快。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OVER。
-END -
网友评论
-
2023-09-04 18:07:54
自己嗨就好 不要告诉别人。丢人。
-
2023-09-04 17:41:03
都哪跟哪,什么都能联系上,毕竟都在一个三维空间,时间段,量子纠缠影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