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逼反?冯德莱恩与美国公开“决裂”,欧盟准备绕道北京

军事 04-28 阅读:68 评论:0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名言,在当今跨大西洋关系中显得尤为刺耳。当欧洲大陆的“掌舵人”与白宫公开“决裂”,当欧盟的“防务雄心”遭遇内部瓦解危机,这场跨大西洋博弈的终局究竟指向何方?

一、特朗普的“交易艺术”:从贸易战到安全绑架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欧洲的“软肋”。他以“对等关税”为名,对欧盟汽车、农产品等关键出口领域加征20%关税,同时要求欧盟每年购买3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否则将面临更严厉的制裁。这一“霸王条款”彻底激怒了欧盟,经济事务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直言:“若谈判破裂,欧盟将对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开刀。”

更令欧洲不安的是,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变脸”。他突然扭转对基辅的支持,与俄罗斯秘密接触讨论停火协议,甚至威胁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用“坐过山车”形容这种冲击:“每天醒来都不敢看手机,美国正在颠覆我们熟知的安全秩序。”

二、冯德莱恩的“豪赌”:8000亿欧元防务计划与欧盟裂痕

面对美国的“背刺”,冯德莱恩试图以“重新武装欧洲”计划重塑欧盟话语权。她抛出的8000亿欧元防务预算案,宣称要在2030年前实现“防务自主”,却在欧盟内部引发轩然大波。意大利前总理孔特直言:“这是一场自杀式的豪赌,8000亿欧元将导致欧盟解体。”

矛盾的核心在于利益分配。欧盟实际能拿出的资金仅有1500亿欧元,其余6500亿需成员国自筹。南欧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深陷债务危机,根本无力承担;而德国、法国则试图通过军备竞赛争夺欧盟主导权。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崔洪建指出:“多数国家对俄罗斯威胁感受不深,强行推进只会加剧分裂。”

更讽刺的是,冯德莱恩的“雄心”被质疑为“政治投机”。瑞士媒体爆料,她在疫情期间秘密与美国药企谈判疫苗采购,如今又借防务计划扩大个人权力。有欧盟官员直言:“她的任期结束后可以去美国养老,而欧盟却要为她的冒险买单。”

三、美欧贸易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输游戏”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并未如预期般奏效。分析显示,若美欧贸易战全面爆发,美国对欧盟出口可能暴跌8%-66%,而欧盟对美出口仅下降0.6%-1.1%。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直言:“贸易逆差是美国自身财政赤字的结果,甩锅中国和欧洲毫无道理。”

欧盟的反制同样“精准”。4月23日,欧盟依据《数字市场法》对苹果和Meta开出60亿元罚单,表面是反垄断,实则是对美贸易谈判的“施压牌”。苹果因“应用商店霸权”被罚5亿欧元,Meta因“付费或同意”模式被罚2亿欧元,尽管金额不足两公司年收入的1%,但释放的信号却异常强烈:“数字主权”将成为欧盟对抗美国的新战场。

四、欧盟“绕道北京”:地缘博弈中的无奈选择

在美欧关系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欧盟对华政策出现微妙转向。冯德莱恩一边宣称“中欧可以扩大贸易”,一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36.3%的反补贴税,这种“两面性”暴露了其战略困境。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德国经济部长等务实派,则悄悄展开“北京外交”,寻求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

这种“绕道北京”的策略,本质是欧盟在美中之间寻找平衡。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占率达11%,西班牙、匈牙利等国已成为中国车企的重要生产基地。分析人士指出,欧盟若想摆脱对美依赖,必须借助中国市场对冲风险。

五、欧盟的“西西弗斯困境”:一体化的黄昏?

冯德莱恩的强硬姿态并未赢得内部支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公开反对欧盟对乌援助计划,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转向与白宫“套近乎”,匈牙利更是多次否决欧盟对俄制裁决议。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容克哀叹:“我们正在变成一个‘争吵俱乐部’。”

更致命的是,欧盟的“民主赤字”正在吞噬其合法性。冯德莱恩绕过成员国单独承诺对乌援助,甚至威胁剥夺匈牙利投票权,这种“集权式”领导引发广泛不满。瑞士媒体《世界周刊》直言:“她的‘毒性’正在摧毁欧盟的根基。”

结语:当大西洋纽带断裂,欧洲何去何从?

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到冯德莱恩的“战略自主”,跨大西洋关系的裂痕已深不见底。欧盟的“绕道北京”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美国的“交易艺术”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但正如卡拉斯所言:“信任一旦破裂,即便拼凑起来,也不再是原来的花瓶。”当防务计划沦为权力游戏,当贸易战变成零和博弈,欧洲的未来或许不在大西洋彼岸,而在东方的地平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