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已谈崩!石破茂强硬说不,中方迎来重要机遇,手握重要反制牌
长期以来,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双方的军事同盟被视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
美国新任防长赫格塞斯将日本列为亚太首访行程,似乎在向外界宣告美日军事同盟机制不会因政府换届而动摇。
然而,近期美日关系却出现明显裂痕,日本一改往日对美国唯命是从的态度,开始采取强硬措施与美国博弈,这背后折射出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也为中国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美日关系为何走向破裂日本态度的转变,首先源于特朗普政府对日本的高压政策。
特朗普宣布对日本汽车加征关税,这一举措直击日本经济命脉。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日本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出口额在日本总出口中占比颇高。一旦美国加征关税,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幅下降,不仅会导致汽车企业利润受损,还会引发上下游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对日本整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历史教训也促使日本改变策略。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让日本深刻认识到对美国全面妥协的严重后果。“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受阻,国内经济泡沫破裂,陷入长期的经济停滞。

如今,日本首相石破茂吸取教训,明确表示不会对美国做出重大让步,也不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日本更是将持有美债作为谈判筹码,这种态度的转变,反映出日本在面对美国压力时,开始寻求更加独立自主的外交和经济政策。

日本首相石破茂
从博弈角度来看,日本也掌握着谈判的主动权。
相较于仅承受美国高额关税的日本,在全球范围内加征关税的美国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引发与日本的矛盾,也导致其与欧盟等其他盟友关系紧张,美国苦心经营的盟友体系正濒临崩溃。
日本正是看准了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骑虎难下”的局面,才敢于采取强硬立场。
美国盟友体系的瓦解与全球格局变化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重创美日关系,也引发了盟友体系的连锁反应。
欧盟与美国在贸易、气候等多个领域存在分歧,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政策让欧盟深感不满,双方矛盾不断加剧。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的做法,更是引发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强烈反对,这些国家开始更加团结一致,共同抵制美国的单极主义行径。

美国自二战后建立的盟友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种危机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的贸易摩擦,更体现在政治层面的信任缺失。美国的盟友们逐渐认识到,一味追随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并不能保障自身利益,反而可能成为美国保护主义的牺牲品。
中国迎来的重要机遇美国盟友体系的松动,直接减轻了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
此前,美国试图联合盟友对中国形成围堵之势,在贸易、科技等领域对中国施压。如今,随着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这种“美方联盟”的压力骤减。中国适时重启电动汽车的关税谈判,正是把握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体现。

重启电动汽车的关税谈判
在全球南方国家反对美国单极主义的浪潮中,中国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秉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不断在国际乱局中释放稳定信号,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新的合作选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赢得了广泛认可和支持。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做“减法”——通过加征关税、制造矛盾破坏国际关系不同,中国始终在做“加法”,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多边主义,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美债就是中国手中重要的反制牌之一。
目前,中国持有7800亿美元的美债,一旦全部抛售,将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给特朗普政府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麻烦。虽然抛售美债会对中国自身造成一定损失,但正如日本将美债作为谈判筹码一样,中国也完全有理由将美债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以及其他友好国家的经济、政治往来;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正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本内容源自@徐量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