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帐下,谁才是守荆州的最佳人选,结果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推荐 05-06 阅读:3 评论:0

刘备让关羽去守荆州这事,不少人觉得是一步臭棋。毕竟荆州丢了,直接把蜀汉的半条命搭进去了。但咱今天不骂关羽,先琢磨琢磨:在刘备的班底里,到底谁才是守荆州的最佳人选?这事儿还得结合当时的政局、人脉和能力来分析。

一、守荆州需要啥本事?

那就先得弄清楚,守荆州是个啥活儿。荆州这地方北边挨着曹操的襄阳,东边盯着孙权的建业,西边通着刘备的益州,妥妥的四战之地。既要能打仗,还得要会搞外交,更是镇得住当地的地头蛇。具体来说,这仨条件缺一不可:

1.军事实力要够硬:能扛住曹孙两家的明枪暗箭

2. 政治敏感度:知道怎么在曹操、孙权、刘备之间玩平衡

3. 荆州人脉网:能让当地的士族豪强愿意跟着你干

关羽为啥最后玩砸了?就是因为他只占了其中第一条,后两条全拉胯。您想他把孙权当“江东鼠辈”,把荆州士族当“无能之辈”,最后人家不反你反谁?所以找接班人,还得找个能打又能混的主儿。

二、刘备手里有哪些牌?

咱看看刘备入蜀时的班底:

- 关羽:元老级武将,襄樊之战能把曹仁按在地上摩擦,军事能力没话说,但脾气太爆,跟士族不来相处

- 诸葛亮:隆中对的策划者,在荆州待过好几年,跟蒯家、蔡家都有交情,但刘备入蜀时把他带走了,为啥?因为入蜀更需要他搞内政

- 张飞:万人敌,但脾气比关羽还暴,当年在徐州喝酒误事丢了城,刘备哪敢再让他守重镇

- 赵云:稳当人,长坂坡救阿斗、截江救阿斗,办事靠谱,但一直是“保镖型”角色,独立领兵经验少

- 魏延:这时候还没崭露头角,刘备更信任他去守汉中

- 荆州本土士族:比如潘濬、郝普,但刘备对他们始终有戒心,不敢委以重任。

咋看起来选择还挺多的,其实全是坑。最接近完美的人选,其实是诸葛亮。您想啊,他在荆州时,靠联姻跟当地士族打成一片(他老丈人黄承彦是蔡瑁的姐夫),又懂孙权的心思(赤壁之战前亲自去谈联盟),军事上虽然不如关羽,但强在能稳扎稳打。但问题是,刘备入蜀时,庞统死了,法正还没完全融入,必须得带诸葛亮去撑场子。这就好比打牌,你手里有王炸,但舍不得用在小局上,结果后面输了个精光。

三、如果换个人守,结局会不一样吗?

假设刘备咬咬牙,让诸葛亮留守荆州,自己带庞统、法正入蜀会咋样?

- 对孙权:诸葛亮肯定不会像关羽那样拒绝联姻(孙权想给儿子娶关羽女儿,被骂“虎女安能嫁犬子”),反而会继续维持孙刘联盟,至少不会让吕蒙有机会“白衣渡江”

- 对士族:诸葛亮能平衡好各方利益,糜芳、傅士仁不至于因为一点小事就叛逃,毕竟人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比关羽高太多

- 对北伐:诸葛亮守荆州,可能会选择更稳妥的时机出兵,比如等刘备在汉中站稳脚跟,再两路夹击,而不是孤军深入让后方空虚。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刘备不用诸葛亮守荆州,本质上是因为信任危机。荆州是刘备的根基,让外人(哪怕是诸葛亮)守着,他睡不踏实。而关羽作为义弟,是他能想到的最可靠人选。这种任人唯亲的思维,在乱世里其实挺常见,但代价就是:能力匹配不上责任。

四、其实没有“完美人选”,只有“必输之局”

就算刘备真换了人,荆州就一定守得住吗?未必。孙权对荆州的野心早就写在脸上了,从鲁肃的“榻上策”到吕蒙的“灭羽取荆”,江东集团早晚要动手。而刘备入蜀后,益州和荆州的兵力本就分散,曹操又在北边虎视眈眈,荆州本就是个烫手山芋。

说白了,守荆州的关键不在于谁来守,而在于能不能放弃。如果刘备能像诸葛亮后来那样,暂时放弃荆州的执念,集中兵力经营益州,或许能避免夷陵之战的惨败。但对刘备来说,荆州是他从陶谦、吕布、曹操手里抢来的根据地,是他汉室宗亲身份的证明,让他主动放弃,比杀了他还难。

五、历史的教训:选对人不如摆对局

关羽失荆州,本质上是刘备集团战略失衡的结果。他们既想保住荆州这个门面,又想在益州开疆拓土,最后两头都没顾好。回到最初的问题:刘备帐下最适合守荆州的人是谁?我的答案是:没有这个人。因为在当时的格局下,守荆州需要的不是某个完美武将,而是整个集团对战略优先级的重新审视。可惜刘备赌性太大,关羽脾气太倔,诸葛亮分身乏术,最终让荆州成了蜀汉的滑铁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