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50军第一任政委,46岁授开国少将,63岁被开除军籍后过得怎样

推荐 05-08 阅读:35 评论:0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长春这地儿总算是结束了14年的日本鬼子糟蹋,回到了咱祖国大家庭。可大伙儿还没怎么享福呢,解放战争的火药味又浓了起来。国民党军队闯进了长春,搞得人心惶惶,气氛紧张。共产党那边呢,一直想着能不能不打仗,通过和平路子,大家一起努力建个新中国。

在中国地图上,大东北这块地方位置关键,自然就变成了国共两边都想抢的地方。长春呢,因为是东北工业的大哥大,所以它的位置更是不得了,重要得很。

在那个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东北的长春一带,为了地盘争得不可开交。在这场争斗里,共产党前前后后三次拿下长春,可直到1948年10月19号那天,长春才算是真正安静下来,迎来了和平,回到了老百姓的手中。

在攻打长春那会儿,国军60军的头儿曾泽生带着手下所有将士,选择了和平起义,投奔了解放军,这对长春的解放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之后呢,这支队伍就被整编成了解放军的50军,曾泽生还是当他的军长,而徐文烈则成了政委,所以,徐文烈也就成了50军的首任政委。

徐文烈是云南那边早期共产党员里的佼佼者,而且还是个有学问的“文化人”,在红军里头算是高学历的师范出身。他一手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的第七分校,还是在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上有独门绝技的政治工作者,搞出了个“滚动时”的经验,被大家看作是起义部队的一面鲜活旗帜。

他在朝鲜战场上英勇奋战,身为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官,身上沾满了敌人的鲜血,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还一起吃了顿饭。1955年,他成为了一名独具特色的开国将帅。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南京军事学院当过政治部副主任,也做过总政治部的秘书长,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位。可以说,他是新中国建设里的关键人物,起着中坚作用。

然而,这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军事统帅,在63岁那年竟被剥夺了党籍和军籍,被遣返回老家,每个月仅靠60元生活费度日,最终还背负着“叛徒”的冤名离世。话说回来,徐文烈将军这一辈子到底经历了哪些波折?他的晚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909年11月13日,徐文烈在云南省曲靖宣威板桥大堡村的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出生了。他爹妈每天从早忙到晚,汗水流了一地,可家里还是经常揭不开锅,吃了这顿饭就得愁下一顿,生活过得特别苦。

幸好徐文烈的爸妈特别开通、有眼光,在他8岁那年,省吃俭用也要送他去学堂念书。后来,他又先后在板桥上了初等和高等小学,接受了新的教育方式。

都说“家境不好的孩子早熟”,这话在徐文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还要给家里搭把手,放牛、割草这些活都干。这样一来,他的身体练得棒棒的,文化知识也学得挺扎实,为他日后投身革命,铺平了道路。

1926年对徐文烈来说特别重要,是他人生路上的一大转折点。那年,他叔叔把他带到了省立曲靖第三师范学校,让他有了上学的机会。但只读了一个学期,家里就没钱再支持他了,眼看就要上不起学了。好在亲戚朋友们帮了忙,东拼西凑给他凑够了学费。至于生活费,全得靠他自己,他得空了就去山上打柴卖,靠这个来维持生活。

在曲靖师范上学的时候,徐文烈受到了那些思想开明的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开始了解到共产主义这些先进的思想。他读了不少大革命时候写的进步书,心里头追求着更高的思想觉悟,热心地参与进步学生的活动,还有各种爱国的事情。

他每次在学生运动里都冲在最前头,特别有主意,没多久就成了学生运动的领头人。1928年,才19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以后,他的政治道路就越走越宽广,迎来了灿烂的从政人生。

入党之后,徐文烈对革命的热情愈发强烈。他经常带着那些追求进步的学生,跑到老百姓中间去,教大家唱那些充满力量的革命歌曲,还挨家挨户发宣传单,讲革命的道理。就是想把大伙儿都叫醒,让大家心里明白过来。这么做,效果还真不错。

徐文烈从师范学校一毕业,党组织就安排他去了陆良县的碧云小学教书。他表面上是老师,实际上却在学校里头悄悄干着学运、农运和兵运这些革命大事。他给娃娃们讲革命的道理,传递革命的真话,还带着学生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唱革命的歌儿,像《国际歌》这些,很快就在学校和村子里传开了。

1930年的时候,徐文烈成了中共陆良县委的一员,他悄悄拉起了一支队伍,成员主要是当地的青年农民和学生。后来,这支队伍被编进了红38军,徐文烈负责第三师。他带着大家搞了个大动作,陆良暴动,这一闹,算是给云南地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打响了头一炮。

1932年的时候,徐文烈用了何坤这个名字,考进了东陆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云南大学。他在那里当学生,但实际上还是在搞革命活动。可后来,有个叛徒把他给告发了,反动派就把他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好在党组织费了好大劲,才终于把他救了出来。就是这段坐牢的倒霉经历,给他后来在“文革”里吃的苦头,提前埋下了根儿。

1934年,徐文烈完成学业后,直接回了老家宣威县,在一中当起了老师。他表面上教书,暗地里却在悄悄发展新的党团组织,想给革命添把劲。他悄悄在学生里头搞了个读书小组,大家轮换着看那些进步的书和杂志。他还领着这些思想先进的学生,跑到街上、村里去宣传革命,让共产党的名声在老百姓心里头更响亮。

1935年春天4月份,中央红军长途跋涉到了云南。那时候,红九军团刚好在宣威的板桥镇安顿下来。徐文烈一听说这事儿,马上就往红军那边赶,最后在驻地见到了军长罗炳辉。他跟罗军长分享了好多超级重要的敌军情报,之后还决定加入红军。打那以后,徐文烈就走上了他的从军之路。

尽管他已经有了两个娃,但为了革命大事,他还是狠下心把老婆留在老家,自己跟着红军出去干革命。因为他特别了解宣威这块地方,所以就给红军当上了攻打县城的领路人。在他的带领下,红军很快就把宣威给拿下来了。

接着,他领着学生们到处宣讲红军的理念,还有共产党的方针,同时揭露国民党的坏事,动手打击地主,分配土地,热心鼓动年轻人投身红军。在他的指挥下,红九军团在宣威成功招募了三百多名新战士。

红军离开后,徐文烈的老爹和兄弟都被反动派给抓了,家里老妈费了好大劲,东拼西凑才把他们赎回来。老爹出来后,身体被病痛折磨得不行,家里又没钱治病,最后就这么穷困潦倒地走了。没多久,老妈也跟着去了。兄弟被赎出来后,吓得连家都不敢回,只能跑到外地流浪。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家人才重新找到他。徐文烈为了革命,连家都不要了,他为国家为人民做的好事,在家乡那可是人人称赞,传为了美谈。

加入红军队伍后,徐文烈因为是个有文化的人,在红军里算少数,就被调到了红九军团,做了政治方面的工作,经历了那段特别难熬的长征路。后来,红一、四方面军合到一块儿,他所在的部队名字也换成了32军。他跟着张国焘领导的左路军走,对张国焘想要分裂的行为,他始终坚持反对,斗争到底。

红32军跟红二、红六军团合并成了红二方面军,然后又翻了一次雪山,穿越了草地,最终抵达甘肃会宁,跟其他红军部队汇合,实现了三方面军的大会师。

红九军团在长征路上特别独特,它是唯一一支经过多次改编,最后被归入红军三个不同方面军的队伍。徐文烈呢,他是极少数亲身参与过这三个方面军行军打仗的老红军战士之一。

长征路上,徐文烈一直都在红32军政治部工作,他先后当过宣传科长、宣传部长这些官职。他总共三次翻越雪山、穿越草地,参加过浦江、陈家坟、荥经、小河子、甘南、徽县、成县,还有甘肃怀县西边等地的战役。一路上,他碰到了好多危险和困难,但都一一克服了,真的可以说是战功卓著。

全面抗战一开始,徐文烈就跟着八路军120师冲到了打日本鬼子的最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从1938年开始,他先后在120师里担任过政治部宣传科长、工作团的头儿,还有宣传部长这些职位。他帮着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冀中地区的齐会、黑马、张庄等几场大战,还有晋察冀的陈泉战斗,以及120师回到晋西北后的一系列反扫荡大战。他打仗打得特别厉害,给了日伪军沉重的打击。

在跑到山西打仗那会儿,徐文烈带着工作团使劲儿做老百姓的工作,使劲儿宣扬我们党的抗日想法和抗日民族一条心的政策。他们鼓励大家,还帮着组织抗日队伍,真的是立了大功。

1941年那会儿,他挑起了120师教导团政委的大梁,手头啥也没有,却硬是把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给办起来了,里头还整了个陆军中学,他自己亲自掌舵当政委。他带着大伙儿,一边教书,一边打仗,一边还搞生产,就这么培养出一大批又能打仗又会搞政治的干部,不停地往抗日前线送。这样一来,咱们军队的抗日力量那是噌噌往上涨,对抗战胜利那是立下了大功。

1945年的时候,徐文烈和抗大总校的校长一块儿,带着总校的机关干部和学生们,渡过黄河往东北进发。他们不怕困难,走了好长时间的路,花了整整半年,最后来到了黑龙江的北安。在那里,抗大总校变了个样,成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军政大学,徐文烈就当上了政治部主任。在他的努力下,给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队培养了不少军事和政治方面的人才。

在东北解放那会儿,徐文烈干了两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头一件是在1946年,滇军的将领潘朔端带着他的第60军184师,选择了和平起义这条路。

徐文烈是个正宗的云南佬,那时候,大家对家乡的认同感特别强。上面领导就考虑让他加入滇军,去跟滇军的干部们打成一片,好好整顿这支队伍。他可真是费了不少劲,最后硬是把这支部队变成了“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让这些战士们精神抖擞地上了东北战场,为解放东北出了大力气。

还有件事得说说,那是在1948年,长春没打仗就解放了。那时候,曾泽生带着敌人的60军在长春起义,后来这支起义的部队就变成了解放军的50军。因为徐文烈以前成功改造过部队,所以上面领导就让他去当50军的政委,任务是把这帮人变成咱人民的军队。结果,他真就把这个既难又重的活儿干漂亮了。

徐文烈在引导起义部队转变上,有自己的一套好办法,他搞了个集中培训,还鼓励起义将领入党,搞了个诉苦大会,还推行了三个方面的教育,就是教大家认识革命战争、学会内部团结、遵守政策纪律。他琢磨出一条新路子,就是用控诉的方法,从思想和立场上,彻底改变国民党起义官兵,让他们像换了个人似的,这条路子走得相当成功。

在解放战争快结束时,这条经验被广泛采用。接着,他带头对国军二十兵团和国防部“挺进军”进行了整改。为了让国民党起义的部队焕然一新,变成真正的人民军队,他付出了很多心血,动用了不少智慧和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他算是成功转变起义部队的一位大名鼎鼎的文雅将领,名字会被永远记住。

特别是50军,在他的用心训练下,变成了一支勇猛无比的战斗劲旅。这支队伍不仅在解放东北全境时立大功,更是在解放全中国的征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后来,在朝鲜战场上,他们更是展现出了军队的威风和国家的尊严。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的鄂西战场上,徐文烈带着50军拼命跟敌人干架,把宋希濂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他们活捉了79军的军长消炳寅、副军长李维龙,还有高参宋杰,另外15军169师的副师长王跃斋,24军64师的师长易瑾等等,下面的士兵加起来总共有7000多人呢。

鄂西战役那会儿,条件真是差到不行。敌人人多势众,咱们这边人少,他们手里家伙什儿还特别好。但徐文烈带着50军,那是一点不怕累,啥困难都不放在眼里。他们爬过陡峭的山崖,专走那些难走的小路,就算饿肚子,晚上没地方睡,也都不在乎。就这么一股子猛劲儿,追着逃跑的敌人不放,最后打了一场大胜仗,真是让人佩服。

那段时间,徐文烈心脏病挺严重,还有风湿性关节炎,可他硬是挺着病痛,不肯放下指挥棒。在那场战役里,他把自己的军事指挥智慧和出色的政治思想工作本领,全都使了出来,发挥到了极致。

50军那可真是支了不起的队伍,徐文烈带着他们越打越猛,在解放大西南的战役里又大放异彩。每次打仗,徐文烈不光是把战术安排得明明白白,指挥得当,他自己也是冲在最前头。像石柱、大竹、渠县、营山、蓬安这些地方,都是他亲自上阵,带着战士们拼下来的,缴获了一大堆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让敌人伤亡惨重。

在成都那场大战里,徐文烈带着50军马不停蹄,日夜赶路,成功把成都给包围了。这一仗,50军的战士们个个都像猛虎下山,勇猛无比,立下了大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毛主席说的那句话——这支队伍能变成一支好部队,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1950年2月份,徐文烈带着50军到了湖北的沙市和钟祥。看到湖北老百姓长时间被洪水困扰,徐文烈下决心要解决这个水患问题。他从部队里选了一万多名精兵强将,组成了专门的筑堤队伍,在长达40公里的地方建起了汉水的大堤,给汉江平原上的500万百姓带来了好处。之后,他又带着部队搞起了农业生产,让这支队伍不光能打仗,还能搞建设、搞生产,成了一支啥都能干的队伍。

从那年10月起,徐文烈带着50军这支勇猛无比的队伍,两次跑到朝鲜去打仗,参加了头四次大战役。他们还修了飞机场,打下了敌人的岛屿,还在朝鲜西海岸指挥了防登陆的战斗,打得特别勇猛。他们创造了五个“第一”:第一个整营整营地干掉了英国皇家的坦克营;第一个带着部队冲进了汉城。

首先把美军赶到水原以南的乌山地区;接着在汉江以南,面对美军的猛烈攻势,他们坚守阵地,成功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经受住了巨大的挑战。在第二次战斗中,他们率先实现陆空配合,一举夺回了西朝鲜湾的大小岛等岛屿,把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打得落花流水,彻底击败了他们,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强大威严,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回国之后,他还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会见和设宴招待。

1954年那会儿,徐文烈心里头真是舍不得啊,他和50军的兄弟们一起经历过生死,命运都绑一块儿了,可还是得听从命令回国。他回去是帮刘伯承元帅,一起在南京军事学院搞工作,当上了政治部的二把手。到了1955年,他还被评上了开国少将军衔,成了咱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之一。

在南京军校那会儿,徐文烈老是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结果累出了脑血栓。病得最厉害那会儿,他都偏瘫了。可就算这样,只要身体稍微好点,他又立马全身心扑到工作上。后来,他调到了解放军总政治部,在那儿干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好事儿。

“文革”那时候,徐文烈可真是遭了大罪,被莫名其妙地抓起来,受尽了各种严刑拷打,身体和心理都被折磨得不轻。他打了一辈子仗,身上本来就有不少伤和老毛病。再加上林彪、“四人帮”那些人的狠心迫害,他的身体状况是越来越差,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还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病全找上门来了。

1971年2月18号那天,徐文烈又被专案组冤枉,扣上了“叛徒”的帽子,党籍军籍都被开除了,还被送回了宣威老家。他回到家乡后,被安排到了离宣威县城20多公里远的歌乐村,住在一间又矮又潮的老破房子里,每个月就给60块钱生活费。后来,他的病情越来越重,到了1976年12月28日,他顶着“叛徒”的名声,带着冤屈走了,享年67岁,真是让人心疼得掉眼泪。

1979年4月10号那天,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给这位英雄办了场庄严的追悼会。会上,他们正式为他平反,恢复了他的党籍军籍,还有所有的荣誉。最后,还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这也算是给了英雄一个迟到的安慰。

徐文烈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投身革命。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英勇无畏,拼命战斗,既是打仗打得好的军事将领,也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手。他的那些英雄事迹,都被历史牢牢记住了,他的革命精神也一直被传颂和继承。我们永远都会铭记他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