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羊山新区政和街道:深化基层治理模式共创群众美好生活
在信阳市羊山新区政和街道桂花园小区,居民张先生最近终于化解了楼上制造噪音的问题,“多亏了‘睦邻驿站’,我们邻里矛盾的难题终于解决了!”张先生感慨道。这一变化,正是政和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缩影。自2022年成立以来,该街道通过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体系,推动人员下沉、服务前移、矛盾化解、群众参与,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
近年来,政和街道党工委按照“五基四化”要求,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加强“政通人和”党建品牌体系建设,将党组织嵌入网格、服务融入楼栋,夯实基层基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群众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强化党建引领,锻造基层治理“主心骨”
“党组织建到楼栋,服务就能送到家门口”。在政和街道,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睦邻驿站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联动架构覆盖全域,51个睦邻驿站党支部、103个楼栋党小组成为治理“前哨”,机关党员每周下沉驿站工作不少于3个半天,网格员每日巡查2次以上。
针对新就业群体,街道创新“五享五融入”服务机制,快递小哥等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积分,享受健康体检、子女托管等服务。“党组织把我们当‘自家人’,我们也想为社区出份力。”快递小哥李先生说。
突出人民至上,织牢基层治理“服务网”
走进政和街道的睦邻驿站,墙上张贴的“368工作法”格外醒目:居民突发变故必到、矛盾纠纷必到、突发事件必到;每月走访六类重点人群;落实走访巡查、矛盾调解等“八个到位”。驿站还设立“红色物业”窗口,物业经理与社区干部联合办公,实现“小事不出小区”。
“以前楼道堆满杂物,投诉半年没人管;现在党员带头清理,三天就解决了!”家住白高庙社区的老党员刘大爷感慨地说。
“红色流动议事厅”工作体系是政和街道聚力解决群众难题而打造的红色品牌,实行“1+5办(所)+N”团队模式,街道副书记牵头,平安建设办、社区管理办、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5办(所)参加,热心群众代表等N个代表共商,把问题摆在桌面上,群众的事情群众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实现调解服务进小区、干群对话零距离、风险隐患早清零。
小区矛盾纠纷实行睦邻驿站初调、社区再调、“红色流动议事会”终调运行机制。2024年,通过“红色流动议事会”成功化解了百花名都40部问题电梯更换维修问题和1000多户群众办证问题,化解了遗留十多年的信访积案2件、信访问题6件。
数字赋能,跑出治理“加速度”
政和街道把“12345”平台、“信服通”与“下沉小区·治理有我”行动、“红色流动议事会”协商议事机制联动起来,每年再选定实施一批书记项目、攻坚项目,化解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前4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两难”工单下降70%,市长热线反映问题下降8.7%。
今年新上线的“政小满”小程序集问题上报、志愿服务、招工服务、积分兑换等功能于一体。“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可上‘光荣榜’,群众也能用积分换生活用品。”街道组统委员张程介绍,数字平台让治理更透明、参与更便捷。
如今,行走在政和街道,楼栋口的“党员公示栏”映照着先锋承诺,睦邻驿站的“议事角”回荡着共治声音,手机端的“政小满”跃动着智慧治理的脉搏。从“问题找上门”到“服务送上门”,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党建引领下的治理嬗变。
基层治理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将推动“政小满”小程序与市级大数据中心对接,探索“一网统管”新模式,同时深化“社区能人库”建设,孵化更多居民自治项目,让“小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成为常态。
政和街道的故事,不仅是羊山新区的治理实践,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向——以党建凝聚人心,以创新破解难题,以共治激活活力,这里的探索正为更多城市书写答案:治理的温度,终将化作群众幸福生活的刻度。
编辑:凯升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