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的日子》太真实,作为一名“警嫂”,方婷婷准备好了吗?
《刑警的日子》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作品,虽然同样有着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再加工与升华,但没有人能否认与忽视写出这些所谓故事的人,是一名真正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刑警。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作者,造就了《刑警的日子》与众不同的风格,成就了《刑警的日子》难以被超越的视角与格局。
当所有的焦点与目标都着落在“真实”二字上时,当一名刑警以当事人、参与者或旁观者的视角记录与诉说案件时,作为刑警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角色,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老婆孩子变成了他完全无法顾及到的“陌生人”。
直到功成圆满的那一天之前,就像《刑警的日子》中所描绘的一样,无论你是新兵还是老将,在这群人的眼中案子永远是他们生命中摆在第一位的。
或许是原著小说本就是如此,又或许书中有太多对案件描写不适合用电视剧这种表现形式来展现,更有可能是编剧认为不该为这样一个群体杜撰太多的亲情与爱情戏码。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刑警的日子》以区区24集的篇幅,以及几乎完全平铺直述的风格,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成功引起了我的巨大兴趣。
在《刑警的日子》中,你看不到轰轰烈烈的爱情,也看不到缠绵悱恻的男女,甚至连与家庭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冷淡”这样一个极度缺乏温度的词汇来形容。
除了刘子明父子这种紧张的父子关系以外,即便是他的师父魏哥,看似与妻子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系,又何尝不是相敬如宾这种缺乏情感色的词更为恰当的呢。
当刘子明的前女友因为他所从事的事业选择与其分手后,当前女友在医院看到受伤的刘子明后,眼中那依旧充满关心与紧张的眼神溢于言表时。
谁又能说这样的前女友目光短浅呢,谁又忍心以现任女友方婷婷的坚定,去责怪这位放弃刘子明的前女友呢。
当刘子明的两位战友一个因腿伤转做文职后,另一个因儿子去世在亏欠之下选择离开刑警队伍后,难道不更加说明了像他师父魏哥这样能“熬”到进入市局专案组的老刑警,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作为师母,或许可以用她终于熬出头来形容,可又有谁能预料的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会在一次偶然下因公殉职呢?就像没能参加女儿毕业典礼的老马,作为他的妻女又将如何面对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的打击呢?
或许少女总是崇拜英雄的,或许少女总是“年少无知”的。
无论方婷婷只是被刘子明的帅气所吸引,还是因为魏哥夫妻二人这对榜样的力量,甚至单纯的只是因为刘子明是一名刑警。
无论出于哪种原因与目的,最终方婷婷在父母并不是那么认同的情况,几乎用一种闪婚的方式与刘子明成为了夫妻。
“我没想过会那么少”,这是方婷婷身处大海边依偎在刘子明怀中所说话,这是方婷婷在经历了自己与父母被丈夫“丢在”去温泉的路边之后,一种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
也许方婷婷曾经做过心理建设,也许方婷婷早就做好了整天见不到丈夫人的心理准备,可年轻的她又怎么会想到,即便是在二人结婚的当天,作为丈夫的刘子明也能因为工作太累,在酒店的厕所靠着墙睡着了。
这才是刑警的真实样子,这就是一线刑警真实到让人“感觉好假”的样子。
作为一名资深的“警嫂”,也许荧幕前的你,早就习惯了这种提心吊胆整天见不到人的日子。
作为一名准“警嫂”,也许每一个年轻的女孩,都曾有过因英雄而崇拜的感觉,但却完全低估了成为一名“警嫂”需要付出与忍受的是什么。
无论是剧中人刘子明,还是《刑警的日子》本身,并没有在成为刑警或警嫂这件事上着墨过多。
即便是老马的因公殉职,即便是磊哥儿子的突然离世,即便是许许不甘与不愿,最终几乎所有的孤独、寂寞、悲伤和辛劳,都会着落在“警嫂”身上,都会成为让“警嫂”倍感艰难的“枷锁”与“牢笼”。
如今,方婷婷已经正式成为了一名“警嫂”,面对已经无法用早出晚归来形容的丈夫,面对需要自己为家庭付出更多的“刑警”这一职业。
年轻的方婷婷真准备好成为一名“警嫂”了吗?还是说她只不过是一个从来不会深思熟虑的小姑娘,一个因为爱情而有些丧失理智的小女孩。
或许曾经的刘子明果然选择与前女友分手是正确的,或许不断与父亲发生争吵的刘子明,是为了淡化父亲对自己的爱。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当初面对方婷婷的主动出击,刘子明会首先提出分手的重要原因。
因为相比起某一天的可能会因公殉职,刘子明希望与方婷婷分手才是对她最大的保护与爱,才是作为一名刑警、一个男人该给女朋友或妻子说的忠告与规劝。
关于《刑警的日子》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