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市场惊现“女儿国”!倒贴钱请男人都不来,背后真相太现实

推荐 05-08 阅读:3 评论:0

上周刷到个离谱视频:深圳某高端相亲会,男嘉宾免门票随便进,女嘉宾却要交8800元“入场费”。就这门槛,现场还是挤了上百个姑娘围着几个男的加微信。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炒作,直到我亲眼看见本地公园相亲角挂出“女生登记已满,暂停排队”的告示,才信了邪。

这种怪事早不是个例。广州天河公园的大爷跟我吐槽,现在女生登记表堆得比人高,男生那栏却空得能放风筝。上海婚恋机构去年数据更夸张——每9个相亲女生,才能分到1个男生。不少活动现场,放眼望去全是姑娘扎堆聊天,男的比大熊猫还稀罕。

有人要问了:国家统计局明明说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咋相亲市场反过来了?我跟相亲角的老油条、婚恋平台的红娘聊了个遍,总结出三个扎心真相。

一、催婚压力下,女的急成热锅蚂蚁,男的直接躺平摆烂

要说催婚这事儿,男女反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表妹31岁那年,过年回家被亲戚围堵:“再不嫁出去就没人要了!”吓得她连夜下载四个相亲APP,周末不是在相亲局,就是在去相亲局的路上。

反观我堂弟,被爸妈催急了,直接玩失踪。去年春节借口加班,在出租屋点了七天外卖。心理学上说这叫“压力逃避机制”,男的被催烦了就想躲,女的听多了心里直发慌。再加上社会对男女要求双标——男的没房没车没存款,连相亲角大门都不敢进;女的哪怕月入3000,照样能挑挑拣拣。这一赶一躲,可不就把相亲市场挤成“女儿国”了?

二、毒鸡汤喝多了,女生择偶标准高到离谱

现在的商家和短视频平台,把女生心理拿捏得死死的。从38女王节到520,从七夕到跨年,哪个节日不是变着法儿让男的给女的送礼物?刷会儿抖音,全是“爱她就要送名牌包”“月薪3万以下不配谈恋爱”的毒鸡汤。

我邻居家姑娘,长相平平无奇,找对象张口就要男方在市区全款买房,还得加她名字。问她为啥要求这么高,她说:“网上说了,这都是基础条件。”结果吓跑好几个条件不错的男生,人家私下吐槽:“与其当冤大头,不如单身保平安。”

三、负面新闻看多了,谁还敢轻易踏进婚姻?

现在刷手机,三天两头就能刷到“骗婚”“天价彩礼”“婚后财产纠纷”的新闻。前阵子我们小区,一对情侣谈了三年,就因为彩礼和房产加名谈崩了。男生气得直跺脚:“结个婚掏空全家积蓄,万一过不下去,后半辈子都得还债!”

我表弟相亲时更离谱,女方一上来就问:“婚房写不写我名字?工资卡交不交?”吓得表弟当场跑路。现在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实在是被各种风险吓怕了——既要防骗婚,又要防“扶弟魔”,还要操心婚后财产分割,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谁不想找个知冷知热的人过日子?可现在结个婚,又是买房又是彩礼,还要防着各种坑。年轻人不是不想爱,是真的“爱不起”啊!下次再有人说相亲市场女多男少是假新闻,就把这三个原因甩给他,保准他无话可说。

(声明:部分情节虚构处理,非纪实,请不要过度解读;图文并无关联,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