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接见基辛格夫妇,见到1米93的南希,说了一句十分意外的话
1975年10月21日傍晚,基辛格夫妇在邓小平的陪同下走进中南海,见到了病重的毛主席,毛主席毫不避讳地说:
“我很快就要上天堂了,你看我浑身都是病。”
基辛格仔细打量着毛主席,发现毛主席虽然身体状况衰弱,但是思维依然清晰,于是向毛主席介绍了自己的妻子南希。

南希身高1米93,比基辛格还高半个头,毛主席与南希握手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用手指了指南希,又指了指基辛格。
接见礼仪结束后,毛主席要了一张便条,在上面写下“你夫人的个头比你还高”,然后让工作人员将便条交给基辛格。
对于毛主席的评价,基辛格笑而不语,由于两人还要进行正式会谈,工作人员就先送走了南希及随行人员。
会谈的主要话题是台湾问题,双方为此争论不休,基辛格是一个精明外交家,为了促成谈判,就折中表态说:
“美国政府意识到,海峡两岸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不反对这一原则。”
毛主席说话困难,只能通过写便条的方式与基辛格交流,在说到重点内容时,毛主席会用力打手势的方式进行强调。

在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上,毛主席毫不妥协,寸步不让,坚持要求美国必须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才能与新中国建交。
不过,毛主席对谈判很有耐心,明确表示不着急马上解决台湾问题,而是反复提及与中美建交时间相关的话题。
对于中国与美国、苏联的关系,毛主席一针见血地说:
“这不是我们之间的问题,而是国际问题,我们过去与苏联建交,关系不怎么好,还不如与你们关系好一些呢。”
正如毛主席所说,中美两国相互反对几十年,彼此都埋葬了与对方的外交关系,要想对抗苏联,就必须建交、合作。
尽管毛主席对中美建交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但是对于美国的“绥靖政策”,毛主席还是不满地提出了批判。
所谓美国的“绥靖政策”,其实是美西方想在欧洲向苏联妥协,将苏联的注意力引向中国,让中国与苏联争斗。

1972年时,尼克松访问苏联,与勃列日涅夫在战略性武器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此事引起了毛主席的强烈不满。
毛主席认为美国是想利用与中国建交的机会,进而达成与苏联“媾和”的目标,因而才对美国的“绥靖政策”提出了批判。
基辛格对毛主席的批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处于病重状态中的毛主席并不糊涂,谈话时的思维经常跳跃。
毛主席批判完尼克松之后,又突然将话题转移到中美关系上,并幽默地说了几句英文,称未来的中美关系是“hand in hand”。
会谈快要结束时,毛主席肯定了基辛格的贡献,还将基辛格比作是“燕子”,在风雨来临前忙碌地飞来飞去。

基辛格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毛主席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如此坚韧又强悍的意志力,仿佛可以压倒一切。
基辛格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曾发自肺腑地感慨说:
“毛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志力,我体会到的是力量、权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