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门阀,只能物理消除
中国古代的世家门阀,始于血缘与权力的捆绑。早在西周时期,“宗法制”便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诸侯、卿大夫世代承袭封地。孔子曾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但这一制度最终演变为贵族垄断的温床。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田氏代齐、晋国六卿争霸,皆是家族势力膨胀的结果。商鞅变法试图以军功爵制打破世袭,却因触动贵族利益遭车裂。秦朝“以法为教”,表面上废分封、行郡县,实则依赖蒙氏、王氏等将门世家。秦始皇巡游天下,刻石自称“功盖五帝”,却未料到帝国崩塌时,旧楚贵族项氏、旧齐田氏迅速复辟。
门阀的本质是资源垄断。他们掌控土地、人口、知识,甚至军事力量。汉代“察举制”本为选贤,却逐渐被豪族把持。河南尹李膺选拔人才,只问族姓,不论才能,“天下楷模”成了门阀游戏的遮羞布。
豪强割据刘秀建立东汉,靠的是南阳豪强与河北地主支持。他赐予功臣“度田”,默许其兼并土地。阴丽华家族“田宅逾制,奴婢千群”,南阳邓氏“累世宠贵,凡二十九人封侯”。皇权与豪强的共生关系,埋下分裂的种子。
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五侯”横征暴敛,本质是与豪强争夺资源。士族领袖陈蕃上书:“宦官之祸,甚于春秋陪臣。”但真正威胁皇权的并非宦官,而是汝南袁氏这类“四世三公”的庞然大物。袁绍母亲葬礼上,三万人送葬,车队绵延十里。这种私兵、财力、声望的结合,让皇权沦为摆设。
黄巾起义爆发后,豪强以“平叛”为名扩军。公孙瓒组建“白马义从”,曹操收编青州兵,刘备靠涿郡商贾资助起兵。乱世中,门阀完成了从政治贵族到军事军阀的转型。
门阀的巅峰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本为平衡士族与寒门,却因中正官皆由世家把持,演变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琅琊王氏王导扶持司马睿建立东晋,朝中75%的官职被王、谢、庾、桓四姓垄断。司马睿登基时,竟邀王导同坐御床,民间遂称“王与马,共天下”。
门阀的奢侈超乎想象。石崇与王恺斗富,以蜡代柴、击碎珊瑚;谢安隐居东山,一场宴会耗费百金,却称“但用琴书娱情”。更致命的是知识垄断。东晋藏书最多的并非朝廷,而是会稽孔氏、吴郡顾氏,寒门学子无书可读,彻底丧失上升通道。
北朝同样深陷门阀泥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强制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借机渗透朝堂,甚至操纵皇位继承。崔浩主持修史,公然宣称“鲜卑应归汉家正统”,最终引发“国史之狱”,三千余人被诛。
南朝宋、齐、梁、陈更替频繁,背后是门阀与寒门将领的博弈。刘裕出身寒微,靠北府军夺取皇位,临终前却告诫儿子:“士族不可轻动。”其子刘义隆诛杀名将檀道济,因檀氏出身低微却掌重兵,引发士族恐慌。
寒门唯一的出路是军功。梁朝将领陈庆之率七千白袍军横扫北魏,但因出身庶族,终生不得封公爵。侯景之乱中,江东士族“肤脆骨柔,不堪行步”,被叛军屠杀殆尽。史载“王谢子弟,多覆尸朱雀航”,这场屠杀意外打破了门阀的肉体垄断,却无人能重建秩序。
隋唐裂变隋文帝首创科举制,规定“诸州岁贡三人”,试图从门阀手中夺回选官权。然而,关陇贵族集团(杨坚自身即属此集团)仍掌控实权。杨素家族“邸店田宅以千百数”,其子杨玄感叛乱时,振臂一呼,关陇子弟云集响应。
唐太宗重修《氏族志》,将皇族列为第一等,山东士族却嗤之以鼻。宰相房玄龄为子求娶范阳卢氏女,甘愿支付百万聘礼;武则天执政时,李义府请求与赵郡李氏联姻,竟遭拒绝:“我家门户,岂能配寒族?”皇权与门阀的较量,在羞辱中陷入僵局。
安史之乱揭开残酷真相。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靠的是笼络柳城胡商与河北士族;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败亡后,田承嗣、李宝臣等世家子弟继续割据河朔。“长安天子,魏府牙兵”,藩镇兵变实为门阀的地方复辟。
黄巢雪刃,物理消除的必然性公元880年,黄巢攻破长安。这位屡试不第的私盐贩子,下令屠杀李唐宗室与士族:“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韦庄在《秦妇吟》中记录:“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肉体消灭的惨烈,折射出阶层矛盾的不可调和。
幸存的门阀逃往江南,却遭军阀秦彦、孙儒追杀。扬州之乱中,高骈旧部毕师铎屠城,昔日繁华的淮南“饥民相食,士族枕藉而死者十之六七”。当制度无法调解矛盾时,暴力便成为最后的仲裁者。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本质是以金钱赎买门阀的军事特权。他扩大科举规模,录取人数从唐朝年均30人增至200人,且推行“糊名誊录”,杜绝门阀操纵。范仲淹“断齑画粥”、欧阳修“以荻画地”的故事,成为寒门奋斗的象征。
宋朝士大夫阶层中,祖辈无官职者占比超过50%。包拯、王安石皆出身平民,却能位列宰辅。“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科举终于撕开了门阀的知识垄断。这一变革的背后,是晚唐五代混战对旧士族的肉体清洗。
朱元璋的铁血明初江南士族依旧强大。沈万三家族富甲天下,竟提出“代皇帝犒军”。朱元璋冷笑:“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沈氏被流放云南,家产充公。“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数万人,实为对江浙豪强的系统性清洗。
朱元璋推行“路引制”,禁止人口自由流动;设“申明亭”,鼓励百姓举报豪强劣迹。常熟富豪钱鹤皋起兵反明,朱元璋下令诛其九族,牵连数千人。“民抄董宦”事件中,松江百姓焚烧董氏园林,背后亦有朝廷默许。
雍正帝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废除士族免税特权。浙江士族抗议,雍正直接抓捕领袖汪景祺、查嗣庭,将其枭首示众。“文字狱”表面打击思想,实则针对江南士族的经济根基。
乾隆六下江南,名为巡游,实为震慑江浙豪强。扬州盐商江春耗尽家财接驾,仍被乾隆警告:“汝等财富,皆朕所赐。”和珅倒台后,抄家所得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税收,其中大半来自土地垄断。至此,门阀彻底沦为皇权的附庸。
门阀为何必须死门阀的消亡,本质是权力垄断的不可持续。他们占据资源却拒绝流动,掌控权力却逃避责任。东汉豪强导致流民百万,魏晋士族引发五胡乱华,唐朝门阀催生藩镇割据……
暴力清洗的循环,源于人性贪婪与制度失效的双重困境。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的温和改革皆告失败,唯有刘裕、朱元璋、雍正的铁血手段能破局。历史证明,当既得利益集团堵死所有变革通道时,物理消除便成为社会重启的唯一选择。
参考历史书籍
1. 《后汉书》(范晔)
2. 《晋书》(房玄龄等)
3. 《南史》(李延寿)
4. 《资治通鉴》(司马光)
5. 《新唐书》(欧阳修、宋祁)
6. 《宋史》(脱脱等)
7. 《明实录》(明代官修)
8. 《清史稿》(赵尔巽等)
9.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10.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