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塔塔到敬业,拆英国钢铁厂,印度比中国更专业
4月12日,英国议会召开紧急会议,授权政府接管中资敬业集团控制的英国钢铁公司,避免它实际停止运营。有媒体甚至声称这个举动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英国官方为什么要强行接管一家中资钢铁公司?真的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还是涉及新一轮的贸易战?
英国政府接管企业,尤其是接管英国钢铁公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英国钢铁公司的前身英吉利钢铁公司成立于1928年,此后历经多次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反复。
1949年工党政府将其国有化,50年代又被保守党卖给私人资本;1967年工党再次将14家钢铁企业整合国有,直到1988年撒切尔政府又将其私有化。
此后公司几经转手,2007年被印度塔塔公司收购,2016年以一英镑低价卖回英国,2019年被敬业集团收购。
这过去70年,两次国有化,两次引入了外国资本,都没有拯救英国港铁公司,现在中国企业来接手。
这次英国再搞国有化,原因既不是安全,也不是要赚钱,最直接的理由只是满足一部分英国人的情绪价值。

被接管的钢铁厂在英国北部斯坦索普镇,是英国目前唯一一座还在用原生铁矿石生产的钢铁厂。钢铁工业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品,英国的钢铁产量一度超过了其他国家之和。
这家钢铁厂曾是欧洲最大钢铁厂之一,四座高炉以英国女王命名,巅峰产能达500万吨。尽管如今只剩两座高炉运转,年产量200万吨仅为河北唐山市的1/60,但仍支撑着英国钢铁业半壁江山。
英国钢铁公司本来也属于塔塔集团,2020年,敬业集团用7000万英镑的价格买了下来,其中就包括了斯肯索普工厂。
当时敬业集团宣布要投入12亿英镑试图重振企业,却遭遇持续亏损。2021-2023年累计亏损6.5亿英镑,每日亏损超70万英镑,加上股权贬值,总损失近10亿英镑。
2023年,敬业集团旗下的英国钢铁公司计划投资12至13亿英镑建设两座大型电弧炉,替代现有高炉,以提升效率并符合英国减碳环保要求。
但此计划遭到当地工人强烈抵触,因高炉转电炉会取消诸多生产环节,且电炉用工更少,斯肯索普钢铁厂2700名员工预计超半数失业。

此前塔塔集团关闭塔尔伯特钢铁厂时就曾裁员,员工担心新电炉建设周期长,且改建后不一定能被召回,故而拒绝转型。
英国政府起初支持改建计划,毕竟斯坦索普高炉是上世纪50年代产物,缺乏市场竞争力。但项目资金巨大,敬业集团申请10亿英镑补贴,英国政府最多仅能提供5亿,改造计划因此拖延。
谈判失败后,敬业集团为止损决定强行结束高炉运营,采取停止原料采购的间接方式使高炉熄火,引发政府和工会反对。
工会联合媒体渲染恐慌,将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部分媒体还暗示跨国阴谋,指责敬业集团受中国政府密令意图消灭英国钢铁工业,实则向工党政府施压。
最终英国国会决议支持政府接管公司,然而敬业集团止损态度坚决,一旦退出接管可能再度停工,这对英国政府是沉重打击。
英国钢铁公司如今处境艰难,英国政府虽期望私人资本接手,却难以实现,国有化可能性大增。

此前敬业集团与英国政府谈出售问题时,因收购价未达成一致,且公司多年亏损,英国商务大臣雷诺兹认为其市场价值为零,或无偿征收。
今年4月3日,敬业集团老板李赶坡表示,国内钢铁市场低迷,海外需求也难有起色,企业要先求生存。敬业集团虽营收高,但英国项目亏损100亿令其难以承受,放弃英国钢铁公司或成定局。
即便换作其他资金充足的国内钢铁企业收购,结果也未必更好。英国钢铁工业发展环境恶劣,政府和工会为短期利益反复折腾。
历史上,英国钢铁业曾辉煌,1950年粗钢年产量占全球8.8%,排名第三;1970年达产能顶峰,但全球占比已下降。1975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越英国,2023年英国钢铁消费和产能大幅下滑。
敬业集团收购英国钢铁公司,原期望借英国脱欧打入西方免税市场,却因英国未与美国签自贸协议,市场局限于本土,且要承受高人工成本和能源价格。2024年英国工业电价远高于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电价成为钢铁工业最大弱点。

英国钢铁业的兴衰,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二战后,工党和保守党政府多次对钢铁业进行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革。
1973年石油危机后,英国通胀失控,经济滞胀,制造业衰退,工会势力强大,频繁罢工要求涨薪并抵制新技术,导致企业削减投资、技术升级缓慢,竞争力下降。
1980年,撒切尔政府削减钢铁行业补贴并推动裁员,英国钢铁工人工会罢工抗议,13 周后罢工失败,英国钢铁公司15万员工裁掉超5万,工会势力大损。
此后钢铁业经济指标因效率提升和成本削减回升,1988年英国钢铁公司全面私有化,主导权长期被外国资本掌控,设备老化。

2020年代,英国钢铁业岗位减至3.3万,敬业集团收购后也未成功。即便零英镑国有化,若英方不改变,丢掉钢铁工业将成必然。
【本文来源@马督工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