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注定“活罪难逃”,当完总统或许就得“吃牢饭”

韩国政治舞台的大戏正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主角之一李在明却在关键时刻遭遇司法风暴。
当地时间5月1日下午3点,韩国大法院对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一案作出宣判,这一结果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原本的政治平衡。

大法院没有直接支持二审的无罪判决,而是选择按司法惯例发回重审,这一举动虽未直接阻断李在明的总统竞选之路,却暗含 “有罪推定” 的意味,为其参选蒙上阴影。
回顾案件脉络,检方指控李在明在2021年竞选总统期间散布虚假信息,谎称不认识涉案地产项目关键人物金文基,并在用地规划问题上作虚假陈述。
2024年11月一审,李在明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2025年3月二审反转,改判无罪。如今大法院加速审理,赶在5月10日总统候选人登记日前终审,显然是为避免影响大选。

即便李在明在党内初选中以近90%的超高得票率脱颖而出,全国民调支持率稳定在38%,远超对手,但案件发回重审,无疑会引发对其参选正当性的质疑。
不过李在明将自身遭遇塑造成 “政治迫害”,反而激发了年轻群体和进步派选民的支持热情,共同民主党也全力支持,试图将司法争议转化为竞选筹码。

如果说公职选举法案件是李在明面临的 “小麻烦”,那么城南开发案才是真正威胁其政治生命的 “定时炸弹”。
2010 - 2018年,李在明担任京畿道城南市市长期间,主导的蔚礼新城和大庄洞两个混合所有制地产开发项目,如今成为检方指控的核心。

检方指出,在这场涉及50亿获利的项目中,占股不到10%的民营开发商火天大有,仅以约47万元人民币的投入,最终获利超1000亿韩元,拿走近8成利润;
而占股过半、代表市政府的城南开发公社却损失近5000亿韩元利润,利益分配严重失衡,背后疑似存在利益输送。
此外检方还指控李在明通过时任政策秘书郑镇相收受开发商政治现金,用于2018年连任市长及2022年总统竞选。
然而这起案件自2021年曝光后,便陷入漫长的司法拉锯战。

核心证人、城南开发公社前处长金文基在李在明宣布参选总统前夕离奇死亡,关键证据链断裂;检方提交的规划文件、财务记录等证据存在时间错位和逻辑矛盾,削弱了指控的可信度;再加上检方面临政治压力,使得案件在选举前难以取得突破。
即便李在明当选总统,享有刑事豁免权,但韩国法律规定总统卸任后可重启重大贪腐案件调查,2030年任期结束后,他仍将面临检方的强势追责。

李在明的司法困境,折射出韩国政治体系中司法依附性与财阀干政的深层矛盾。
城南开发案本质上是韩国财阀与官僚共生体系的缩影,开发商通过政治献金渗透决策层,官员借此积累政治与经济资本,形成 “旋转门” 利益链。
李在明作为韩国进步派的代表人物,以“改革先锋”姿态踏入政坛。主政城南市时,他全力推进地方改革,直击韩国财阀垄断的积弊,从资源分配到工程建设,试图打破“政商勾连”的利益闭环。

但极具戏剧性的是,这位试图撬动体制顽疾的改革者,反而深陷城南开发案漩涡,被体制性腐败所反噬。这一矛盾让案件不再局限于普通司法纠纷,更成为检验韩国司法能否超脱权力博弈、实现真正独立的关键试金石。
韩国政坛向来波谲云诡,从历史脉络来看,朴槿惠、李明博等前总统在卸任后均遭起诉,如今李在明面临的处境与之极为相似。

城南开发案犹如悬在李在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他难以摆脱的“阿喀琉斯之踵”,不仅牢牢束缚住他的政治生涯,也折射出韩国政坛内部激烈的权力博弈。
可以预见,未来10年,韩国左右两派必将围绕此案展开长期的攻防战。这种斗争不仅关乎个体命运,更是两派政治理念与利益的较量。
如果保守派在2030年后重新执掌政权,大概率会以清算进步派为由,重启案件甚至加快调查进度。
如此一来,无论李在明在总统大选中最终结果如何,司法的阴云都将始终如影随形,深刻影响韩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左右国家发展的道路与方向,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入探讨。
文本来源@唐驳虎主笔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