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男子出500块买老太家凉席,被赶走后,男人找村长想办法

历史 05-02 阅读:0 评论:0

1963年,山东老太太在院子里晒席子,没承想被两个陌生人盯上了,不仅拿着放大镜反复查看,甚至还提出愿意掏500元购买。

这个老太太叫孙秀英,山东烟台解甲庄人。

这天,她的孙子一大早起来,就嚷嚷着浑身痒,小手不停地在身上抓挠。

她掀开孙子的衣服一看,孙子身上竟然长满了红疹,密密麻麻地好像痱子一样。

那个时候,人们处理这种事的方法简单粗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无非就是席子用得久了,上面寄生了一些小虫子,把席子放在太阳下晒晒就好了。

孙秀英安慰了一下孙子之后,就从屋里把席子拿出来晾晒。

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个陌生人突然造访,跟孙秀英说想讨口水喝。

刚开始孙秀英还很警觉,但看两个人虽然面生,却都文质彬彬,穿着也很得体,手里还提着公文包,一看就是有身份的知识分子。

再加上又是大白天,还在自己的村子里,她也不担心有人来家里闹事。

于是,她就示意两个人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转身走进灶屋倒水。

可没承想,她端着两碗水出来的时候,两个陌生人竟然盯上了自己家的席子,其中一个人还拿着放大镜,观察得非常仔细。

看到这一幕,孙秀英不禁心头一紧,那张席子可不是普通的草席,而是家里的传家宝。

孙秀英的祖上也曾风光过,太往前的不敢说,最起码在清末的时候也是有钱的大户人家,家境非常殷实。

她记事的时候,家境也还可以,父亲是在地方上管税务的官员。

具体什么时候她也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个时候自己还是个小孩。

有一天,父亲回家的时候,带了一个很精致的盒子,一家人都以为是什么好东西,但是打开以后才知道是张席子。

别看家里人都看不上这张席子,但父亲却珍惜得像个宝贝疙瘩一样,从来没有往床上铺过,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有时候甚至还抱着席子睡觉。

直到父亲去世之前孙秀英才知道,这张席子是父亲花了五百两银子,从一个姓丁的商人手里买的,留给女儿当传家宝,别人不管给多少钱都不能卖。

孙秀英也不懂一张席子有什么好宝贝的,但父亲这么说了,当女儿的自然也只能遵从。

所以,自从父亲死后,她就一直妥善保管着这张席子,直到有了小孙子,想着反正以后这张席子也是传给孙子的,就拿出来给孙子用了。

没承想,她就在院子里晒了个席子,竟然还晒出事儿来了。

两个陌生人似乎很识货的样子,看到这样席子爱不释手,直言要出500元买下来。

尽管500元看上去不多,但也得分什么时候,在那个工资仅有二三十元的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了。

要说孙秀英不心动是假的,但是父亲说了要当传家宝,那就绝对不能卖。

见老太太一口回绝了,两个陌生人却不甘心就这么放弃,软磨硬泡还想再争取一下。

两人这一举动惹怒了孙秀英,她直接抄起扫把就下了逐客令。

把陌生人赶走之后,孙秀英原以为没事儿了,谁知,过了没多久,两人在村长的陪同下又折返了回来。

能把村长请出来,说明这两个人的身份不简单,肯定是什么公职人员。

孙秀英的态度明显好了不少,跟来人坐下来开启了话匣子。

原来,这两个人是烟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此次下乡的目的,就是在民间寻找文物丰富馆藏。

可是两个人的运气不太好,在乡下转悠了大半天也没有收获。

只是没想到,到寻秀英家讨水喝的时候,一眼就看出来晾晒的席子不简单,竟然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象牙席如出一辙。

象牙席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是古代皇家御用的奢侈品,流传下来的成品异常稀少,堪称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

再者,孙秀英家的席子,两个专家也研究过了,仅从席子上的龙纹包边就能断定,这张象牙席绝对也是从皇宫流出来的文物。

听了专家的话后,孙秀英一时间也显得很是为难,这毕竟是父亲留下的传家宝,不是舍不得捐给国家,只是不知道这事该怎么跟孩子们说。

但是沉思了一阵后,她还是毅然决定捐给博物馆收藏,毕竟文物这种东西,在自己手里还真不一定能保管好,万一要是弄坏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听了孙秀英的决定后,专家们激动不已,感谢了老太太的深明大义,事后如约送来了500元现金奖励和荣誉证书。

网友评论

边白说文史

世间有情也有爱,说文化,看历史,观百态,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