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炸药专利积累3100万瑞典克朗的背后:是兄弟的惨死,家族的疏远
1896年,“达纳炸药发明人”、“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因脑溢血在意大利圣雷莫逝世!
葬礼前夕,一场控诉,将诺贝尔去世的影响推到了顶峰。而发起这场控诉的核心人物,不是别人,正是时任诺贝尔家族的代表、阿尔弗雷德的亲侄子——小伊曼纽尔诺贝尔。
小伊曼纽尔公开指责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家族的叛徒,并且声称:诺贝尔家族中,不会有人去参加叔叔诺贝尔的葬礼!
此言一出,举世皆惊!同时,隐藏在叔侄矛盾背后的巨额遗产也浮出水面,那就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靠发明的炸药专利,积累的3100万瑞典克朗。(约合当时的920万美元)
这3100万瑞典克朗,证明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影响和军火生意的庞大,却也隐藏了诺贝尔积累这笔财富而付出的代价.....
1.
1833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出生,在家排行老三。
诺贝尔一共有三个兄弟,大哥是罗伯特诺贝尔,二哥是路德维格诺贝尔,最小的弟弟是埃米尔诺贝尔。四兄弟从出生时,就一直跟在他们父亲老伊曼纽尔诺贝尔的身边。
老伊曼纽尔既是工程师,也是一名发明家,擅长机械设计和爆破技术,但相比于这两样,他更喜欢商业冒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业。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老伊曼纽尔经历了多次失败,直到1837年,在经历最后一次的建筑生意后,老伊曼纽尔把家底赔了个清光,走到了破产的境地。
破产后,老伊曼纽尔为躲避债主,一个人背着行囊悄悄的跑到了芬兰,之后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扎根谋生。
诺贝尔四兄弟则留下来,跟着母亲卡罗玲娜,靠经营一家杂货店维持生计。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842年。
1842年,老伊曼纽尔托人给诺贝尔母亲带来消息,让诺贝尔的母亲带着一家,赶往俄罗斯圣彼得堡。
等诺贝尔四兄弟随着母亲一起赶到圣彼得堡时,才发现他们的父亲老伊曼纽尔转了运,在圣彼得堡创办了一家专门生产蒸汽机、水轮机和军需品的机械厂,名字就叫“诺贝尔父子机械厂”!
也正是因为这个厂的创办,为诺贝尔四兄弟后来的求学和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才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里我们暂时保留悬念,先继续讲述诺贝尔的成长。
定居圣彼得堡后,老伊曼纽尔给诺贝尔四兄弟请了个私人教师,专门为四兄弟教授俄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
1847年,这一年诺贝尔虽然仍在圣彼得堡求学,可在意大利的一间小实验室内,却发生了一件对他整个人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那就是意大利化学家阿斯卡尼奥-索布雷洛,在这一年,第一次合成了一种极其敏感的液态爆炸物——硝化甘油。
后来,诺贝尔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这个被称为“死神之油”的液体物体之上!
1850年,在父亲老伊曼纽尔的支持下,诺贝尔奔赴巴黎求学,拜了泰奥菲尔-儒勒-佩鲁兹为师。
跟着泰奥菲尔学习化学时,诺贝尔第一次接触到了硝化甘油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束后,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会比这个更有威力呢?传统的黑火药跟它相比,简直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自此,硝化甘油那惊人的爆炸力与冲击波,在诺贝尔的心里深深的刻了一刀,一个伟大与罪恶并存的念头,也在他心里悄悄发了芽。
可此时的诺贝尔还不知道的是,他将要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亲兄弟的惨死和整个家族的疏远!
2.
1862年,诺贝尔在家乡瑞典斯德哥尔摩,正式开始用硝化甘油做起了实验研究。
在此之前,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使得诺贝尔家族的机械厂越做越大,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但谁曾想,持续了三年的战争,突然结束,机械厂的订单也因此大量减少,到1859年左右的时候,诺贝尔父子机械厂也彻底走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
此时,老伊曼纽尔年龄年岁已高,对机械厂的倒闭既无能力也无心思去管,于是便带着小儿子埃米尔回到了家乡斯德哥尔摩。
老伊曼纽尔走后,工厂交给了罗伯特、路德维格、诺贝尔三兄弟。可三兄弟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却也有着不同的想法。
老大和老二希望转型,从机械厂转到石油行业,诺贝尔对此虽然并无异议,可是兴趣也不太大,毕竟他的脑子里还装着硝化甘油带来的震撼和影响。
于是,三兄弟在经历2年多的共创之后,又选择了分道扬镳,老大和老二继续待在俄罗斯深耕石油事业,老三诺贝尔则选择回到家乡,专注自己对硝化甘油的研究。
有志者事竟成!
1863年,在经过一年多的反反复复的失败后,诺贝尔另辟捷径,成功的发明出了“雷管”。
雷管发明后,诺贝尔的实验算是迈进了一大步。他用雷管为载体,再利用少量的黑火药作为引信,最后,通过引信成功的精准引爆了硝化甘油。
这一步可控爆炸的成功,给了诺贝尔极大的信心,同时,也让他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利用硝化甘油研究出可运输、可储存的炸药!
正因如此,诺贝尔也付出了第一个惨痛的代价,留下了难以弥补的愧疚和伤心。
1864年9月3日的上午10点左右,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外的海伦堡实验室,突然传出一声巨响,接着,一股强大的冲击波瞬间摧毁了周围的建筑。
爆炸发生时,诺贝尔因外出处理事务,躲过了一劫,而他的弟弟埃米尔,当时正和两个助手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爆炸发生后,整个实验室被夷为平地,诺贝尔的弟弟埃米尔和两个助手,还有一位路过的平民,全都被爆炸波及,无一人幸免。
之后,舆论指责诺贝尔是真正造成这场事故的“罪魁祸首”。而诺贝尔的父亲,老伊曼纽尔也因为诺贝尔的实验,使得小儿子惨死,对诺贝尔产生了芥蒂。
诺贝尔本人,多年后,也在信中写道:“我的双手沾满了弟弟的血!”
不过,当时的诺贝尔已经近乎疯狂,尤其弟弟埃米尔死后,瑞典当局立即颁布了禁止在城市进行硝化甘油实验的禁令。可诺贝尔对此不管不顾,把实验室搬到了梅拉伦湖上的驳船里,又开始继续硝化甘油的实验,
或许是经过了鲜血的浸染,诺贝尔在1866年发现了硅藻土可稳定硝化甘油,借此研究出了安全可控的达纳炸药,并在1867年注册了达纳炸药的专利。
之后,诺贝尔一路高歌,在20多个国家开设工厂,并继续研发出了胶质炸药、无烟炸药等多款专利。
到1887年的时候,诺贝尔成为了全球军火与工程领域的核心供应商,而他的财富也达到二刘惊人的3100万瑞典克朗!
可也就是在诺贝尔跻身欧洲顶尖富豪行列的同时,他又一次付出了代价,而这次的代价就是整个家族的疏远。
3.
在诺贝尔的炸药生意刚起步时,当初与他分道扬镳的大哥和二哥联手,在俄罗斯拿下了巴库油田的开采权,成立了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
诺贝尔石油公司成立后,仅用7年的时间,占据了俄罗斯当时百分之九十的石油产量,成为了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
可兄弟三人的矛盾,恰恰也就出在这个石油公司的身上。
原因是石油开采需要大量的炸药,但诺贝尔对自己的炸药专利,一毛不减,拒绝给予兄弟优惠,坚持高价出售。
这一举动,让二哥路德维格非常不满。于是,路德维格便开始试着自己研发炸药,想以此来降低石油开采的成本。
可这个消息传到了诺贝尔的耳朵里,他认为二哥路德维格的这个举动,是侵犯了他的炸药专利权。
于是,兄弟三人公开决裂。
之后,路德维格之子小伊曼纽尔,在报纸上公开发文,指责诺贝尔“利用家族资源致富,却对亲人吝啬”。
对此,诺贝尔表示:“我的财富源于个人奋斗,与家族无关”。
此话一出,代表着诺贝尔彻底与家族断了关系,家族成员也因此开始疏远他。
而诺贝尔本人,也一直保持着独身一人,没有结婚,也没有再和兄弟、家族的人联系,直到去世。
去世后,诺贝尔立将94%的遗产(约2900万瑞典克朗)捐出,用于设立诺贝尔奖!
回顾诺贝尔的一生,围绕在他身上的光芒和争议是一样的多。而且靠炸药积累的巨额财富,似乎也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
就像他曾在信中写的一样,说不出的抑郁和悲观!
“我像一具活着的尸体,没有记忆、没有希望、没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