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穷的人,越喜欢在这3件事上大方,希望你一个也没有

情感 05-06 阅读:15 评论:0

这世界上有三件事是藏不住的,咳嗽、贫穷和爱。

经济上贫穷这件事,大多数时候都藏不住,比如面对昂贵东西时的窘迫、衣服上起的球……

可是,为什么要藏呢?穷并不可怕,人不怕穷,就怕志短,如果有志气,就不会穷到底。

怕就怕,明明经济上拮据,却偏偏要在这3件事上大方,而这些“大方”恰恰让他们更难翻身。

1、在“面子消费”上大方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补偿心理”,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匮乏时,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以维持心理平衡。

比如:

月薪5000,却要买最新款iPhone,只为“不落伍”;

存款没多少,但请客吃饭抢着买单,怕被人说“小气”;

明明租房住,却要贷款买名牌包,觉得“背出去有面子”。

《寄生虫》里有句台词:“钱像熨斗,能把生活的褶皱都烫平。”但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以为“看起来有钱”就等于“真的有钱”。

现实是,真正的富人往往低调,而穷人更容易在面子上过度消费。

朋友小张月薪8000,却总穿名牌鞋、戴名表,后来才知道他是靠信用卡和网贷维持“精致生活”,最终负债累累。

他说:“我就是怕别人觉得我穷。”可正是这样,让他在淤泥里越陷越深。

2、在“无效社交”上大方

很多人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于是:

频繁参加饭局、聚会,抢着买单;

对所谓“大佬”鞍前马后,希望对方提携自己;

花大量时间维护低价值社交,却忽略了自我提升。

但现实往往是,你认识多少人,不如多少人认识你。吃喝玩乐换来的,多是酒肉朋友,会拉你,却助不了你。

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先让自己变强,别人才会真正重视你,而非讨好。

不如减少低质量社交,把时间花在读书、学技能、健身等能提升自己的事上。

3、在“情绪消费”上大方

很多人习惯用花钱来缓解情绪:

和对象吵架了?买买买!

工作压力大?吃顿贵的!

心情低落?疯狂网购!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叫“零售疗法”,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账单却是长期的。

《搏击俱乐部》里有句经典台词:“我们买的不是东西,而是希望。” 但现实是,冲动消费后,往往只剩下后悔。

一位宝妈和老公吵架后,一气之下刷信用卡买了2万的包,结果还款时压力巨大,反而让矛盾升级。

在情绪不佳的时候,选择更合适的方法调节情绪,比如运动、写作、听音乐。

实在想购物的时候,也可以设置“冷静期”,比如,想买东西时,先等24小时,如果还想买再考虑。

真正的“大方”,是投资自己。

“钱不是省出来的,但乱花一定会让你更穷。”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这3件事上“太大方”,是时候调整了。

希望你能把钱花在真正值得的地方,早日摆脱“越穷越大方”的怪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