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刘震担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好好的,为何突然被人接替?

历史 05-04 阅读:0 评论:0

1952年8月,中央军委一纸调令,将志愿军司令员刘震调回国内,同时让聂凤智接替刘震,出任志愿军代司令员。

这次职务调动略显突然,原本刘震指挥志愿军空军打出了亮眼的战绩,就连美国人都为之感叹,美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

“新中国已经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既然刘震指挥空军有方,中央军委为何还要让聂凤智取代刘震呢?

其实,这次职务调动的最主要原因是轮战锻炼,1951年10月,毛主席就指示刘亚楼,要设法让更多部队参加实战锻炼。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空军党委先后安排四批部队前往朝鲜战场,与志愿军陆军协同进行春夏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6月,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接近尾声,空军党委又下达指示,要求志愿军空军指挥机构也要参与到轮战锻炼中,以此来提高指挥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空军领导干部。

受该指示影响,刘震被调回国内,暂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后来空军学院成立,刘震又被调到空军学院任院长。

刘震奉调归国以后,空军党委特意调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接替刘震,之所以选择聂凤智,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

聂凤智有领导空军、建设空军和指挥空军作战的经验,自渡江战役开始,聂凤智就与空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渡江战役中,聂凤智指挥9纵第一个突破长江天险,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之后就留在华东军区任教育长。

全国解放之初,东南沿海地区并不平静,国民党空军时常进犯,袭扰,极大地威胁到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国防安全。

由于新中国空军力量薄弱,我国就与苏联商议,邀请苏联空军驻防东南沿海地区协防,同时开设空军干部培训班,让苏联空军干部培训人民解放军将领,聂凤智就是其中之一。

培训班开设期间,华东军区又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成立了空军,番号是第四混成旅。聂凤智参与了组建工作。

第四混成旅成立后,聂凤智已经取得“毕业证”,于是被任命为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由此从陆军干部变成空军干部。

开国大典上,聂凤智率领空军第四混成旅的19架飞机,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了检阅,是新中国空军首次亮相。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聂凤智奉命率领空军第四混成旅前往东北,组织空中防御工作,负责东北地区的防空工作。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时,聂凤智并没有随军前往,直到第五次战役结束后,聂凤智才被派往朝鲜战场指挥空军。

当时,美陆军被志愿军凌厉攻势逼退,只能通过强大的空军压制志愿军,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空中绞杀战”。

面对美空军的强大攻势,聂凤智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坚持“在战争中学习”的原则,精心组织志愿军空军与陆军协同作战。

在聂凤智的指挥下,志愿军空军最终成功粉碎了美空军的“空中绞杀战”,聂凤智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指挥经验。

正是凭借这些经历,聂凤智才能接替刘震,出任志愿军空军代司令员,换言之,当时的聂凤智也是这一职务的最佳人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