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逼近:家长不能碰的4个底线,一定要提前了解!

教育 05-06 阅读:270 评论:0

距离2025年高考仅剩30余天时间,各地高中都已经完成第三轮复习,高三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模拟考试即将要展开。

每年高考临近时期,家长整体的敏感程度甚至比学生还要高。一方面担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压力等。另一方面则是担忧未来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害怕将来填错志愿。

正是因为如此,在高考最后一个月的冲刺时间里面,许多高三学生家长容易病急乱投医,也很容易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各种冲突。

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所做的事情已经越过学生的底线,这样会给孩子非常大的压力,甚至后面的复习效果都会很差,也会影响到高考发挥。

因此,小鱼老师觉得对于已经逐步逼近的2025年高考,各位家长在高考前最好禁止触碰以下四个底线。

一、不能给学生设定高考成绩

高三阶段的模拟成绩确实有参考价值,但仅是局限于让学生查缺补漏,让学生能针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改善提升,并不能让家长因此而设置高考目标分数。

许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通病,即希望孩子在短期里面提高成绩。比如学生以往成绩都只是能达到公办二本水平,家长则是将高考目标提升到一本分数线水平。

如果学生的高考模拟成绩能达到500多分,家长则是希望孩子将来的成绩能冲击211高校。如果孩子成绩有600多分,则是希望孩子将来的成绩能冲击985高校。

甚至有激进的家长直接给学生设定高考目标分数,这种行为无疑是给学生巨大的精神压力,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精神情况。

在各种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容易在高考阶段发挥失常。因此,家长擅自主张设立各种高考分数目标,是极其不理智的行为,最终可能会害惨了自己的孩子。

二、不能打破学生日常规律

学生的饮食规律基本已经固定,不能因为临近高考而进行改变,家长心里必须要清楚,千万要守住这个底线。日常饭菜和以往不要有任何区别。

以前有诸多惨痛的教训都值得反思,比如有些家长会听信网络偏方,听信所谓的中药调理以及各种营养补品等,短时间里面给学生增加大量营养品,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被送进医院。

在此警告各位高三学生家长,网络上的保健品以及中医偏方等,都没有科学依据,更多是制造焦虑或者夸大宣传,理性的家长都应该要保持警惕。

除了饮食规律以外,学生的作息规律以及运动规律等都不能更改。是距离2025年的高考时间已经很近,大学生依然要保持足够的娱乐和休息时间,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过度饱和学习。

家长在整个过程中不要干预学生的学习,不要频繁催促其学习,强行安排其复习计划。这样的行为都会适得其反,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最终是得不偿失。

三、不能贬低和否定学生的其他出路

小鱼老师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交易博主以及家长散播焦虑,比如高考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如果高考没有考好,人生将彻底被毁掉等等。

对于这种极端言论,否定学生其他出路的言论,小鱼老师也是非常反感。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却很容易以说教的方式批评学生,通过否定孩子的其他出路,强制要求学生在高三阶段拼命学习。

还有很多学生的成绩都没有达到本科线,家长容易给学生灌输专科没有出路,将来毕业后容易失业等比较焦虑的言论,想以此来激励孩子更地学习。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三学生或许没有社会经验,确实需要更好的引导,但绝不能用贬低或者否定的言论来进行刺激,而是应该让他们进行自我体验。

何况读大学并不是唯一的成才途径,在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下,真正掌握技能的人才会拥有更多出路,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备考心态非常重要。

四、禁止盲目进行攀比

中国家长都非常喜欢攀比孩子的成绩,从小学开始直到高考结束,在各种小区或者是单位里面,孩子的成绩总是成为家长攀比的对象。

2024年高考考试阶段以及后面的高考成绩,还有后面被各种大学录取等,小鱼老师看到很多家长诉说自己孩子的高考成绩被讽刺的情况。许多家长都是从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找到所谓的优越感。

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有人的成绩能永远位居第一。即使是高考状元,到大学就读,以后也未必能位居班级前列。因此,无论自己的孩子成绩是否优秀,家长都有避免盲目攀比。

特别是很多家长喜欢将别人家孩子的高考成绩,和自己家的孩子成绩进行比较,这样的行为无疑容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矛盾。

只要高三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复习规划和成绩规划前进,家长则不要过多干预和攀比,毕竟将来的路都是孩子自己走,别人的学习和生活和自己都无关。

理性的家长善于提供情绪价值,肯定孩子值得的各种成绩,构建更加和谐的家庭环境,更不会干预高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如今2025年高考已经逐步逼近,学生和家长都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希望家长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突破以往的底线,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和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