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3次“神奇”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世界可能是一个轮回
“潮流就像个循环”,用这句话来描述历史,感觉也挺到位。
打开沉甸甸的历史书籍,里面记载的那些生动角色和传奇事件,还有那些波澜壮阔的帝国起落,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和我们现实生活产生别样的呼应。
历史难道真的只是在不停地重复自己,像个无休止的循环吗?
【二世而亡的历史轮回】
头一个碰巧的事儿,就是秦朝和隋朝。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一统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那长达五百年的乱世纷争,把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整合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秦朝。
他当了老大后,把文字搞统一了,度量衡也弄一样了,还动手修了万里长城。这一连串的大动作,直接给中国封建王朝后面两千多年定下了个基本调子。
秦始皇老想着让自己的皇位坐得稳稳当当的,他一辈子都在琢磨怎么长生不老,可不管他怎么努力,还是挡不住时间的脚步。
公元前210年的时候,那位手腕强硬的皇帝,在第五次到东边巡视的路上因病去世了。他一走,他的庞大帝国也开始慢慢垮掉。
秦二世胡亥坐上皇位后,跟他老爹的英明神武比起来,那真是差远了。他一门心思就想着玩乐,对朝政大事完全不放在心上,干脆把国家大权都扔给了坏蛋赵高。
赵高这人狡猾得很,他偷偷改了皇上的命令,硬是让大皇子扶苏上了吊,还把忠心耿耿的大臣蒙恬给杀了。这一来,朝廷里头可真是乱套了,到处都是恐怖和混乱。
在残忍统治之下,老百姓怨气冲天。
公元前209年的时候,陈胜和吴广带头造反了,这事儿一下子得到了好多老百姓的响应。就这么短短三年时间,以前牛气冲天的秦王朝就垮台了,成了历史上统一王朝里寿命最短的那几个之一。
过了好几百年的时间,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也是位特别有能耐的君王。他搞定了魏晋南北朝那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状况,让国家又重新合到了一起。
他努力治国,省吃俭用,带来了“开皇盛世”,使隋朝变得非常强大,老百姓生活安稳,工作顺心。
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杨广,跟他的老爹那可是大不一样。
他特别爱炫耀战功,老想着发动战争。三次攻打高句丽,把国家的钱库都给花光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过不下去了。于是,好多地方的农民都起来反抗,这里面,瓦岗寨的起义动静最大。
隋炀帝因为里里外外都出了问题,最后被造反的军队给吊死了,隋朝也就这么完蛋了。
秦朝与隋朝,这两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帝国,最终都毁在了两代君主的手上。开国君主们费尽心力建立的霸业,到了他们后代那里却没能守住,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这究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历史的某种巧合呢?秦朝的开国皇帝一统六国,威震四方,打下了坚实的基业。可惜他的后代不够争气,没能守住这份家业,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隋朝的开国君主也是一代英豪,南征北战,建立了强大的王朝。但同样,他的后代也没能延续这份辉煌,使得隋朝也走向了衰败。这两个王朝的兴衰,让人不禁思考:是开国君主们选错了继承人,还是后代们自身的能力不足?又或者是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注定了这两个王朝的命运?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最终都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七岁皇帝与王朝的命运】
到了宋朝,也碰上了这么一档子事儿。五代十国那会儿,天下大乱,后周世宗柴荣拼了命地想把国家治理好,可惜天不遂人愿,他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留下个只有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
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哪里有能力去稳住那动荡不安的朝廷大局呢?这时候,军队里的大头头,也就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就站到了权力的最前头。
公元960年那会儿,赵匡胤带着大军往北边去挡辽国人。他们走到了陈桥驿这个地方,没想到士兵们突然间在晚上给赵匡胤披上了黄袍,一致推举他当老大。
赵匡胤有点不情愿又有点顺水推舟地披上了黄袍,接着带着兵马杀回开封,硬是让七岁的周恭帝把皇位让了出来,自己就这样建起了宋朝。
赵匡胤当上宋朝的开国皇帝后,也搞了些招数来让皇位坐得更稳。他摆了个酒局,就把那些大将们的军权给收了回来,这样一来,唐末那种地方军阀割据的情况就不会再发生了。
他特别看重文化教育,主张以文化来治理国家,这让宋朝的文化艺术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整个国家看起来都是充满活力和和谐的。
不过赵匡胤可能压根儿没想过,他从一个年仅七岁的小皇帝那里抢来的皇位,到头来竟然也会被一个七岁的小皇帝给丢了。
过了两百多载,蒙古的铁骑往南冲,南宋朝廷那是摇摇欲坠啊。
1276年那会儿,元朝的军队打进了南宋的首都临安,把只有七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给抓走了。
过了三年,崖山海战那场大战里,南宋最后那点反抗的力量被打得全军覆没。丞相陆秀夫背着只有八岁的小皇帝赵昺,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汹涌的大海,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从那一刻起,南宋王朝就算是彻底完了,成了历史的过去式。
宋朝的历史由一位七岁小皇帝退位拉开序幕,三百年的故事就此开始。而另一个七岁的小皇帝,他的倒下,却意味着宋朝的落幕。
这事儿真是太巧了,让人觉得历史里头真是有着不少奇妙的重复。
赵匡胤要是知道了,心里头估计也会琢磨:这难道就是命运的安排?
【刘邦斩蛇,王莽灭汉】
第三个碰巧的事儿是关于汉高祖刘邦的。据说,在刘邦还没起兵造反前,他为了躲那些仇家,就带着一帮兄弟跑到山里头藏起来了。
路上,一条超级大的白蛇横在他们面前,把大伙儿都吓得不行。刘邦呢,他倒是一点不慌,拔出剑来,“咔嚓”一下就把白蛇给剁成了两截。
走着走着,我们碰到了一位老妇人,她正抹着眼泪呢。她跟我们说,刘邦你们知道吗?我儿子刚才被一个自称赤帝之子的人给害了,而实际上,我儿子就是那条大白蛇变的。
刘邦的哥几个一听老太太那话,心里头就开始嘀咕:难道说,那个能杀大白蛇的赤帝之子,就是刚才刘邦干的那事儿?这不会是在说,刘邦他就是那个赤帝之子吧?
可能就因为这事儿,刘邦出了名,好多人都跑来跟着他混。刘邦的势力越来越壮大,最后他建立了强大的汉朝,打下了四百年辉煌江山的基础。
然而,过了两百多年时间,汉朝突然摊上大事了——王莽把汉朝给夺了。
王莽硬是让汉帝把皇位让了出来,自己建了个新朝代,叫新朝。
挺有意思的是,王莽这个名字,好像跟刘邦当年砍掉的那条白蛇有点玄妙的联系。
古时候,“莽”这个字跟“蛇”关系挺紧密,让人不由得琢磨:王莽这家伙,莫非就是刘邦当年砍掉的那条白蛇变的,跑回来找汉朝算账?
王莽把汉朝夺了之后,搞了个新朝,可这个新朝短命得很,就撑了十五年,就被汉光武帝刘秀给打倒了,汉朝又回了头。
因此,老百姓中间一直有这么个传说,说刘邦当年一刀把白蛇砍成了两半,这就像现在的汉朝,也被分成了东西两块。
这其实就是个老百姓口耳相传的故事,真假无从查起。
不过说实话,王莽篡夺汉朝那事儿,正巧赶在汉朝半当中,硬是把汉朝历史给截成了两半。这事儿跟刘邦当年斩蛇起义的故事,还真有点碰巧对上了的感觉。
【结语:】
历史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巧合和难解的谜团。
这些碰巧的事儿,说不定就是历史上瞎猫碰上死耗子的事儿,也可能是后人自己编出来的,但它们确实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历史。
历史的变迁,可不是咱们以为的那种简单的再来一遍,它更像是一个不断往高处走的过程。
我们得从历史的一遍遍重演里学到点东西,别再走老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