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肾病,透析时机也不同!这3类人需注意

健康 05-06 阅读:164 评论:0

“医生,我肌酐已经500了,需不需要马上透析吗?”“我才刚查出肾功能差,就要透了吗?”

在肾内科门诊,这样的问题几乎天天听见。其实,透不透析,从来不是靠一个“肌酐数字”决定的,而是要根据病种、合并症、年龄、体力状态来综合判断。

今天这篇文章,就带你看清——这3类高风险人群,要“比别人早准备”。

一、糖尿病肾病:进展快、透析早,准备越早越主动

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终末期肾病(ESRD)原因之一,其透析启动时间往往早于其他类型。

研究发现:

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衰、感染、营养不良等问题时,更容易出现“早期症状驱动性透析”,且预后不良(Mizuno et al., 2014)。

糖尿病患者本身代谢波动大、血管硬化快,很多人即使eGFR>10,也出现严重水肿、恶心、乏力等症状,无法再拖。

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在eGFR<20时就要启动“透析教育”和通路准备。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二、合并心衰+水潴留患者:等不来指标下降,身体就撑不住了!

很多慢性心衰合并肾病的患者,肌酐和eGFR变化不大,但身体水分排不出、循环崩溃。

心肾综合征研究显示,高龄心衰+CKD患者,肾功能虽稳定,实际循环崩溃、肺水肿、低钠血症等常常逼迫提前透析(Balaceanu et al., 2016)。

临床上称为“非指标性透析启动”,患者往往症状严重但肌酐并不高;

心衰病人透析时应重点评估“容量负担”,不是盯着eGFR;

建议:一旦合并心衰且水肿控制不住,应尽早评估是否进入透析时机。

心血管症状

三、高龄体弱患者:不是“透不透”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撑到那天”

年纪大、体力差、营养不良、易跌倒、认知障碍,是老年CKD患者常见特点。

研究显示:

55岁以上高龄患者中,糖尿病肾病人群5年生存率最低,尤其>85岁几乎无生存记录(Byrne et al., 1994);

老年患者中,高达41%存在“衰弱综合征”,透析后死亡、跌倒、住院风险显著升高(Joseph et al., 2023);

因此,透析的重点不是“何时开始”,而是“是否准备好了”:

是否评估体能、营养、意愿?

是否做了通路规划?

是否家属了解透析的利与弊?

建议:高龄患者应提前建立“透析前评估模型”,甚至考虑“保守治疗”是否更合适。

表格整理:这3类高风险人群,该什么时候准备透析?

人群类型

关键特征

透析前应提前准备时间点

糖尿病肾病

进展快、并发症多

eGFR <20 ml/min

心衰+水潴留

水肿频发、低钠、心功能差

症状主导,不看数值

高龄/体弱者

营养差、跌倒风险高

eGFR <25,尽早评估意愿

写在最后:透析不是绝路,而是要走好“准备这一步”

肾病不是看肌酐多少,而是看“你的身体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 越早规划,越能主动。✅ 越了解病情,就越不被吓到。

你是哪一类人群?欢迎留言,我来帮你评估是不是该“提前做准备”了!

参考文献:

(Mizuno et al., 2014) – Risk Factors for Early Dialysis Start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ESRD Patients

(Balaceanu et al., 2016) – Worsening Renal Function in Elderly Heart Failure with CKD

(Byrne et al., 1994) – Survival by Age and Diagnosis in Elderly Dialysis Patients

(Joseph et al., 2023) – Frailty and Vulnerability in CKD Stage 5

网友评论